金陵科技學院是二本。
金陵科技學院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首屆理事單位。
學校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新中國第一所職業大學——金陵職業大學和1958年成立、1984年復建的南京市農業專科學校。
截至2014年10月,學校擁有江寧、幕府、白下三個校區,主校區位于江寧大學城;學校設有16個二級學院,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
金陵科技學院是2005年經教育部正式批準由金陵職業大學和南京農業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本科院校。 學院占地2900畝,校舍面積35萬平米,在校生12000余人,學科覆蓋工、農、經、管、文、法、藝七大類,本、專科專業50余個。學院內設商學、人文、藝術、信息技術、機電工程、建筑工程、園藝、動物科學、綜合技術等9個系(院)以及基礎課部、國際技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同時利用國外資金舉辦獨立學院--龍蟠學院。
近幾年來,學院有9個被遴選為國家、省級教改試點專業、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教務處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30余項,在全國各大出版社出版教材160余部。
學院多年堅持面向社會經濟,培養實用人才的辦學方針,奉行以最大限度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作為辦學最高準則,以社會評價作為辦學水平高低、人才質量優劣的最終標準,以服務經濟、貢獻社會作為學院自身發展的根本動力的辦學三原則,構建市場導向,產學結合、國際合作的辦學模式,形成應用性、實踐性、國際化、信息化的辦學特色。
學院以厚德興業為校訓,崇尚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爭進一流的精神,倡導認準方向就堅決干,干,就干一流的行為準則,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合作。辦學20多年來,學院大批的畢業生鑄就了金科院學生肯干、能干、實干和富有創新的精神,創業的志氣,創造的能力的三干加三創的社會形象。
為適應企業用人和學生就業的需要,學校努力發展應用學科,加強理論應用,面向社會職業崗位群,以實踐能力為主線,構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確保學校育人與社會用人適銷對路。
學校不斷推進產學合作深度,與企業共建專業指導委員會,研討專業設置、選擇教學內容、聘任教師和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學校既設有機械、電氣、電子、電信、建筑、會計、金融、商務、法律、服裝、園藝等一批傳統專業,又設有信息技術、影視動畫、視光學技術、珠寶首飾、樓宇智能控制、旅游飯店管理物流管理、觀賞農業等新興專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學校根據現場一線的需求,組織教學內容,力求學生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寬,實踐能力強。學校還根據某些職業崗位對技能的多方面需求,開展主輔修的雙專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為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扎實肯干、團隊精神的培養,學校不僅在校內建立各種實驗室、仿真實訓基地,而且在160余個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置學生于工程實踐和崗位實務環境,鍛煉學生的現場實際工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學校以三率:綜合素質達標率、雙證率、就業率作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標準,要求學生不僅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證書,同時具有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市場取向的教育教學改革使畢業以長實踐、擅合作、上手快而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勇于自主創業,帶動他人就業。
校之興衰,系于教師。學校本著外引內扶的原則,吸引、聘請學術造詣深、能主持學科建設的專家,包括海外學者作為兼職教授,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培養力度,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如設立優秀人才津貼、選送骨干教師出國深造、規定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必須具備研究生學歷等。
為保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學校對于師資隊伍提出個體雙師、群體專兼的要求,即教師除具有教學職稱外,還應具有相關行業的技術職稱。學校鼓勵系部走企業化的辦學道路,利用教師專業特長,建立相關的科技研發和社會服務的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政劵研究所、律師事務所、建筑設計研究院、服裝設計中心、影視動畫設計所、實驗實習工廠等。
此外,學校要求各專業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社會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把實際工作崗位對專業理論和實踐的要求以及經濟技術發展的動態帶到課堂確保學生所學為企業所用。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500余名,兼職教師150余名。專任教師中,1/3為高級職稱,1/2為研究生學歷。專業教師中,1/2為雙師。另有一批教師入選省青藍工程、333工程和國家、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