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中國制造的量子通訊衛星升空量子通訊 優點,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地面量子通訊的國家。
2016年我國還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量子通訊保密干線“京滬干線”,量子通訊技術和應用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目標構建一個覆蓋全省甚至全球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路。目前的通信技術在信息安全方面仍然只能做到相對安全,通過保證傳輸介質的化學安全和借助復雜加密手段兩種手段來實現,并且隨著技術非常是估算能力的急劇提高,傳統通訊技術的信息安全問題愈發嚴峻。通訊安全是量子通訊技術的主要優勢之一,被證明是目前惟一絕對安全的通訊技術。
量子通訊目前最大應用的是基于量子秘鑰分發技術(QKD),可以使通訊雙方才能形成并分享一個隨機安全的秘鑰,來加密和揭秘信息。該技術早已日漸成熟,率先步入產業化,目前我國在產業推動的量子通訊也是基于QKD技術,借助量子信道來進行分配和傳遞秘鑰,達到通訊安全的目的。
參考觀研天下發布《2018-2023年中國量子通訊行業市場發展動向調查與投資前景趨勢研究報告》
量子通訊產業鏈主要包括核心元件、設備與解決方案、通信網路營運三大塊,核心元件包括光量子交換機、單光子偵測器等,核心設備包括量子網段、波分復用終端、光量子交換機等,建設營運須要專業網路建設商和營運商。國外量子通訊核心技術研制大多與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有緊密聯系,包括國盾量子、安徽問天等.從事量子誦信設備的制浩與系純服務。
量子通訊技術最早是由歐美科學家提出,1993年舊M公司的研究人員就早已提出量子通訊理論,日本最早將量子通訊技術引入國家戰略并舉辦相關研制計劃。2009年已建成城域量子通訊演示網,NASA也在2015年公布計劃將在其總部與噴氣助推實驗室之間構建一個直線距離600km,光纖皮長的光纖量子通訊干線。法國以歐共體為主推出了“歐洲量子科學技術”以及“歐洲量子信息處理與通訊”兩項計劃,并與2016年公布計劃,將在2018年啟動規模相當、總額在10億美元左右的量子技術項目。
我國在量子通訊技術上與美國領先技術研制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上,甚至個別領域存在領先優勢。
在2016年發射首顆量子衛星之后,還計劃發射多顆衛星,到2020年實現歐洲與亞洲的洲際量子秘鑰分發量子通訊 優點,并計劃到2030年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訊網路。量子通訊在軍事、金融、電信等行業領域都具備先天的安全優勢和應用價值,未來具備寬廣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