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杠桿平衡條件: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在杠桿右邊向下杠桿是等力杠桿;第二種是重點在中間,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第三種是力點在中間,動力臂小于阻,是費力杠桿。
第一種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種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剪紙板花剪較省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如鍘刀、指甲剪,瓶起子、手術剪子?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如釣魚桿、鑷子、理發剪子
L1=L2,阿基米德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桿杠原理在發現了桿杠原理以后,阿基米德激動地說:“給我一個支點和一個足夠長的桿子,我能撐起整個地球!!!”。
桿杠原理在我們生活中是最常見的,也是我們生活中最離不開的。舉一個最平常的例子。在我們伸手推門的時候,所用的就是桿杠原理,你也許想不到吧,你一伸手,就用了桿杠原理,因為我們在推門時,總是推在離門軸的最遠處,把手的附近,所以用得力氣非常小,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試一試,在門軸的附近推門,一定要多用許多力氣。
你扭過螺絲帽嗎?在扭螺絲帽時,桿杠原理又用上了,我們在扭螺絲帽時,總是把手握在扳手的尾端,因為這樣離扳手最遠,也就最省力。如果你把手放到中間的部分,要想扳動螺絲帽,就比較困難了,如果把手放到最前端,根本不可能扭動螺絲帽。
啊!由于昨夜連夜的下暴雨,山坡上的巖石滑落下來。正好壓在鐵路上,如果不趕快把這一塊巨石搬開,就會發生一起車毀人亡的悲劇。怎么辦呢?起重機開不進來,加上昨夜下雨,施工困難。這回又輪到桿杠原理大顯身手了,找來一根粗竹杠,再拿一塊小石當支點,輕輕一按,巨石就順勢滾出了鐵路。瞧,桿杠原理又阻止了一起惡性事故的發生。
同學們,看了我的文章,你應該只到科學的重要性了吧。為了當好祖國下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好好學科學,好好用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