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研究中,人們常使用急性分離的心肌細胞做膜片鉗或激光共聚焦實驗,做上述實驗時,須要細胞的數(shù)目不多,但要求細胞“耐鈣”(不跳動)。怎樣在分離時每次都能得到“耐鈣”的心肌細胞,已成為人們的關(guān)注熱點。
實際上細胞膜片,影響心肌細胞分離療效的誘因好多,比如:(1)摘取腎臟到主動脈導尿迅速的時間,通常要求在2min以內(nèi),時間過長可發(fā)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2)主動脈存留過短常造成導尿穿過主動脈瓣而插入心室,過長會造成灌流液經(jīng)主動脈分支流出,均可影響灌流療效;(3)Langendoff裝置事先要排盡氣泡,否則氣栓可引起心肌損傷;(4)注意調(diào)節(jié)灌流液的酸堿度,偏酸偏堿均可導致心肌損傷等。
一般采用離體灌流裝置分離心肌細胞。首先用正常含鈣液預灌注10-20min(沖殘血,還氧債)→無鈣液灌注5min(解除心肌細胞間的橋粒和聯(lián)接)→Ⅱ型或Ⅰ型膠原酶循環(huán)灌注(解離細胞間結(jié)締組織)。因為稱取酶量、生產(chǎn)公司和批號不同還會影響消化的時間和療效,所以各個研究小組報導膠原酶的消化時間也各不相同。通常當灌流液出現(xiàn)拉絲,腎臟坐果酥脆、顏色發(fā)白時停止膠原酶消化。
上述分離方式和注意事項可參見:
(1)張紫冠,李衛(wèi)華,黃崢嶸等。SD小鼠心肌細胞分離方式探求。心血管復健醫(yī)學刊物2010,19(3):274-278
(2)廖華,糜濤,涂志業(yè)等。成年家兔心肌細胞分離方式的改良。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復健第13卷第33期2009;13(33):6536-6539
(上述2篇論文可以從我的文獻中“參考文獻”類別中免費全文下載)
傳統(tǒng)的心肌細胞分離方式常采用固定的消化時間,結(jié)果往往是“有時歡樂有時愁”。臺灣學院的李貴榮院長倡導的“分段消化法”是分離心肌細胞“屢試不爽”的好方式。
前幾天,翻閱往日的相片時,無意中聽到了我們和李貴榮院士的一些相片,它喚起了我們一段美好的追憶:
1989-1990,我獲得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獎學金,在全蘇腎臟病研究中心(俄羅斯)學習膜片鉗技術(shù)。楊寶峰教授陸續(xù)在臺灣筑波Eisai研究所(1991-1992)和美國舊金山腎臟病研究所(1995-1996)讀博士后。李玉榮院士也曾在全蘇腎病研究所(1991-1992)做訪問學者。為了在西安醫(yī)科學院舉辦膜片鉗研究,當時均為教研室副部長和副院長的我們兩人,即楊寶峰(毒理)、李玉榮(生理)徐長慶(病理生理),回國后自發(fā)組合成聯(lián)合攻關(guān)小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戰(zhàn)斗,使我們成為了休戚與共的好同事,堪稱哈醫(yī)大鐵三角。
聯(lián)合攻關(guān)小組(楊寶峰,李玉榮,徐長慶)在研討膜片鉗實驗
1997.6.20–23,為了促進膜片鉗技術(shù)在全省的推廣,哈醫(yī)大舉行了《膜片鉗理論和實驗學習班》。聘請當時美國舊金山腎臟研究所的李貴榮研究員為主講人,楊寶峰院士、李玉榮院士和我作為副講人,并向?qū)W員領(lǐng)取了由我們兩人編撰學習班課件。
學習班全體合照
大會結(jié)束時,我們還坐船游玩了美麗的松花江,并在蘆葦叢中合照留影。
哈爾濱浦口合照(楊寶峰,李貴榮,李玉榮,徐長慶)
在此次大會上,李貴榮院長向我們介紹了分離心肌細胞的“分段消化法”。
所謂的“分段消化法”和傳統(tǒng)的心肌細胞分離方式?jīng)]有本質(zhì)的不同,只是同一個腎臟施行膠原酶的消化時間不同。首先以灌流液拉絲,、心臟酥脆、顏色發(fā)白確定一個平均消化時間(比如,30min)后,每次施行心肌細胞分離時,在這一時間點前后幾個時間點(比如20、25、30、35、40等)分別剪去少許心肌(通常由心底漸漸移至心尖),倒入KB液中吹打,鏡下觀察。在這種時間點中,總會有1個或多個時間點的消化時間合適細胞膜片,確保每次都能獲得滿意的分離療效,堪稱“事半功倍”或“以一當十”。
從此次學術(shù)大會后,我們成為了好同學,多次相互訪問。
訪問臺灣學院時合照
海峽兩岸心血管研討會合照(云南)
“分段消化”分離心肌細胞的方式在本課題組的實踐中時常奏效,因而,我樂意將它奉獻給舉辦心肌細胞分離的同學,希望也能助你們一臂之力。
上一篇:英語是騰飛的翅膀-我對玄孫兩人之爭的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