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小結是最后一個環節,也是班主任率領中學生對知識點的一個回顧與總結,推進中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的課堂教學同樣離不開課堂小結,班主任通過對知識點的歸納,向中學生明晰學習的重點,進而讓她們的學習愈發規范。本文結合目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簡略說說怎樣有效在中學的數學教學中引進多元化的課堂小結形式,進行有效的課堂小結,進而促使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上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小結;多元化總結;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示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0B-0072-01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發覺:班主任在進行課堂小結時大部份會沿用傳統的課堂小結形式。這些課堂小結方法,主要有兩個特征:一個是方式與種類的單一性;另一個則是使用的過程欠缺新意。筆者結合近幾年中學數學教學經驗,結合一些教學策略與案例,說說怎樣實現化學課堂中的多樣化課堂小結。
一、歸納知識點的課堂小結
歸納知識點的課堂小結,主要是用于化學課堂教學中較為容易理解的一些知識點,也是班主任在進行課堂小結時較為常用的小結形式。使用的方法是,班主任通過與中學生互動,由班主任問中學生答,將學過的知識點歸納與總結。在語言的總結之后,班主任將小結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這些方法除了有利于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還讓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與負擔得到緩解。
筆者在教學中學數學中的《大氣浮力》這一節時,就是借助的歸納性總結形式施行課堂小結。首先,筆者將所有的知識點進行復述,之后,就其中某個知識內容高中物理網絡課堂案例,讓中學生進行復述。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有時會借助舉手回答問題的方法,讓中學生一個個回答知識的要點,這樣除了給了你們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還讓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增強。
二、利用表格的方式進行課堂小結
表格式的課堂小結方法主要適用于對比與總結,班主任借助表格,非常直觀地呈現出知識點,讓類似知識點的同與不同之處清晰展示在中學生的面前。通常來說高中物理網絡課堂案例,班主任在借助表格進行課堂小結時,是可以預先勾畫好小結的表格,邊總結邊教學的。
筆者在教學中學數學中的互相斥力的定義時,借助曾經教過的二力平衡向中學生明晰互相斥力的一個定義以及與二力平衡的區別。筆者在這兒勾畫了一個二者對比的表格,從三個方面進行比較:一是二者的受力物體;二是因果關系;三是這個力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之后,和中學生一起進行課程內容的總結。這樣鞏固了中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也推進了她們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三、利用習題進行練習式的課堂小結
借助習題進行課程內容的小結,主要是針對一些較為復雜、具有較高難度的學習內容。
筆者我在教學中學數學中的磨擦力時,因為教學內容具備的高難度,班主任在進行總結的過程中,必須一步步完成整個過程,從習題入手小步子引導中學生進行學習。筆者給中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一物體在水平的桌面上,有一個大型的小方塊,如今須要你用2N的力去推進,并且2N的力難以推進該物體。筆者給中學生設計的問題如下:(1)這個物體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形成了磨擦力?(2)假如形成了,那力的大小與方向是哪些?遭到哪些類型的磨擦力?問完這幾個問題,改變題目的條件,進行提問,進行愈發深入的學習。(3)磨擦力降低到6N繼續推物體,仍然未能帶動?(4)降低到12N去推時,物體恰好做勻速的直線運動,說明該力具有哪些性質?通過這些方法,中學生很容易得到磨擦力有兩種類型,靜磨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受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滑動磨擦力的估算,中學生則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對于這些內容較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中學生更容易接受。
四、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發揮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性的課堂小結的運用,主要是從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上進行考慮的。這些方法將課堂的主導權適當交給中學生,讓她們的學習獲得一種自由,對于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非常有效。也適用于任何教學內容。班主任在進行自主性的課堂小結時,通常會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式:(1)班主任在講完所有的教學內容之后,在課堂上給中學生幾分鐘知識回顧與自我反省的時間。時間之后,我在隨機點名讓中學生回答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2)班主任在講完課程內容之后,讓中學生主動舉手進行課堂知識的總結。在中學生總結的時侯,班主任不提任何意見,等到多位同事進行總結后,班主任綜合他們的發言進行評價。(3)小組合作探究法:班主任將中學生隨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她們組內進行課堂的小結,之后班主任進行小組的評價。這些方法才能充分發揮中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讓她們學會掌握學習的方向。
班主任在進行課堂小結時,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進行口頭上的一個知識點的總結或則一個簡單的板書。這些方法很容易造成課堂的小結過程顯得乏味無趣,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長。隨著教育教學的變革,化學班主任應當迎合時代的發展,將一些新的教學理念與技巧融入課堂教學,進而豐富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毛建龍.從生活現象小學習小學數學熱學的概念[J].才智,2013,(6).
[2]閆莉.中學熱學中理想化模型方式的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