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作業和考試中,海水的密度取1030kg/m3
下潛10m就是h=10m 增加數P=ρgh=1030×9.8×10=100940Pa
是指單位體積內所含海水的質量,其單位是g/cm3,但習慣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是指一個大氣壓下,海水的密度與水溫在3.98℃時蒸餾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數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狀況,是決定海流運動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但是對于不同海區有不同的結果。這取決于海水中的含鹽量。 這個是沒有確定值的,波羅的海的鹽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低;紅海鹽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在大河出海口處海水鹽度甚至接近淡水,密度較小,但也可能因為河水裹挾泥沙的原因使得海水密度增大。還可能由于海水不同深度的原因,海水密度會產生差別,(強大的水壓致使水分子稍緊湊些,密度增大),而且某些地區海底還存在“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該物質不穩定,可分解產生甲烷,致使海水中出現大量氣泡而密度顯著減小。另外理論上講,隨著氣候變暖,兩極冰蓋融化,致使海水在不斷變淡中。
簡單的說:密度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是多少,可以通過——質量除以體積算出結果。”
一般情況在 水在不同溫度下的密度是不同的 在4攝氏度的時候密度最大
海里因為含鹽和礦物 密度會加大 溫度不同也會導致密度的變化
壓力..1500米下的水密度肯定比水平面的大 這是肯定的
但是 你問得太..................................籠統了 精確的沒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