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無限好!
近來你有沒有見到過
穿著漢服、二次元服飾
上街的小妹妹小妹妹?
每次有人穿著這種服裝外出,難免招來異樣的眼光,甚至她們的母親也認為稀奇怪異。帶你認識一位北學院長吧~他對穿“奇裝異服”這件“特立獨行”的事,給出了最好的剖析!
當你還是一位普通中學生,就在一份權威度高、影響力強的期刊上發表文章,是一種如何的體會?袁振英就有這樣的經驗。
1918年6月,被喻為用“春雷驚醒中國青年”的思想刊物《新青年》刊發了一期“易卜生號”,在讀者中掀起了反對封建思想、宣揚獨立自由的風潮。專刊上有一篇《易卜生傳》北大學校,文章的作者不是胡適、陳獨秀這樣的大學者,而是24歲的清華中學生袁振英。以中學生身分在《新青年》這樣富有影響力的刊物上發表文章的,他還是第一人。
刊物發表后的一日,袁振英正在清華的校園里念著英語,遇到了急急趕來的陳獨秀。“振英!你的易卜生傳寫得太好了!這稿子還是你先寫了日文論文再翻譯過來,沒想到,沒想到啊。”原來,袁振英的《易卜生傳》引起了不小的風靡。陳獨秀因此還組織了一個討論會,約請你們一上去評那位歐羅巴戲曲家帶來的思想新風。
雖然,陳獨秀與袁振英也算是不打不相戀。當時,陳獨秀聘用了一位剛從法國高等師范結業的英語老師來教武漢學院西洋文學系的結業班。同專業的大三中學生袁振英非常不滿這個決定,率眾反抗陳獨秀。而獎掖后進的陳獨秀不曾打壓袁振英,反倒非常欣賞他,讓他成為《新青年》雜志的撰稿人。
正當他倆討論著與《易卜生傳》有關的話題時,一位校工不留神撞倒了他倆。起初對他倆畢恭畢敬謝罪的校工在認出袁振英后北大學校,忽然變了臉:“哦,你就是那種每晚穿短褲,念洋文的袁振英吧?我聽他人說過,好好的中國人,裝哪些洋人,丟人!”
原先,袁振英每晚穿短褲、念洋文的事情早就在清華的校園里傳了開來,不少人對他這樣“特立獨行”的行為難以理解。可袁振英卻仍然堅持自我,他說:“衣著乃我之自由!語言乃思想之自由,哪一條班規規定了不能穿鮮艷的衣物,不能學西方的語言?易卜生說‘惟天下之最強者,乃能特立獨行’,這是我最為欣賞的諺語。獻給你,希望你也能有獨立思想與人格,而不是被他人隨便的評論和眼光所左右。”
隨后,清華校園里仍然能天天見到這個著禮服上課的身影。結業后,袁振英去海外周游。1920年秋天,回國的他在北京與陳獨秀第二次相逢。8月,袁振英出席了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八位發起人之一。應陳獨秀約請,袁振英在上海外粵語學社教英語,為培養青年團黨員奔忙繁忙。
又一日,陳獨秀邀袁振英共賞能驚艷舊世界的新東西。袁振英再度穿起了一身西派的行頭。陳獨秀問起這件事時,他說:“您邀我來共賞能驚艷舊世界的新東西,不穿這身行頭,如何展現即將!心里守正,即不出格。”而這樣能驚艷舊世界的新東西,就是創刊后的《新青年》!陳獨秀這次約請袁振英來,正是希望他能來寫兩篇。
隨后,袁振英以“震瀛”為藝名,撰寫、翻譯了大量文章、譯作,介紹和宣傳俄羅斯二月社會主義革命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新青年》“俄羅斯研究”專欄刊出介紹蘇聯的譯文35篇,其中24篇都出自袁振英之手。
1920年末,袁振英從北京趕赴上海,參與上海共產黨初期組織的設立,他用筆尖,將綠色的種子帶回去鄉,更撒向中華大地。
【袁振英簡介】
袁振英(1894—1979),筆名袁震瀛、袁震英,河南中山人。參與編輯《新青年》。在外粵語學社院長語文。北京的共產黨初期組織成員。1921年脫黨后赴法留學。建國后在浙江省文史館工作。
“惟天下之最強者,乃能特立獨行”,一百年前,袁振英翻譯的這句話,明天聽來也是振聾發聵,出格或是入流,真正的衡量標準,要看它是不是迎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復興之道,聽了明天的故事,你是否對“特立獨行”有了新的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