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亞里士多德關于力與運動關系的觀點及其錯誤。
② 領悟伽利略研究力與運動關系的思維方式。
④知道什么是慣性,能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其慣性的量度,并能解釋相關的慣性現象。
2.工藝與技巧
①在實驗探究牛頓第一定理的過程中,訓練中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推理得出推論。
②受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科學思維和技能教育。
③通過對生活中慣性現象的講解,樹立中學生從生活走向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的觀念。
三、情緒心態與價值觀
①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教育中學生,懂得人對事物認識的酸甜苦辣。
②通過介紹伽利略對力與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二、重點難點:
要點: 1.牛頓第一定理的內容和理解。
2. 對慣性的理解。
3.伽利略理想的實驗探究法。
難點:牛頓第一定理。
三、教學過程:
【引入新班級】
師:達喀爾自行車賽中的物體必須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運動,力是保持物體運動的動力
一、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必須有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移動。 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會停止。
摘要:力是使物體保持運動的動力。
二、伽利略的觀點
通過理想實驗的方式,發現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思維導圖,運動停止的原因是摩擦阻力。
總結:當一個物體不受摩擦影響時,它會一直運動。
3、笛卡爾確立了伽利略的觀點:當物體不受力時,它仍然會運動,速度不會改變,軌道也不會改變。
4.牛頓站在巨人的右臂上總結出著名的牛頓第一定理
【新課】
1.牛頓第一定理
1、內容:一個物體總是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直到知道有外力促使它改變這些運動狀態。
2. 了解:
A、所有物體都具有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 這些特性稱為慣性
B、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誘因。
C、牛一律強調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狀態。
因此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思維導圖,牛頓第一定理又稱為慣性定理。
第二,力是加速的原因。
3.慣性
1、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慣性與運動狀態無關。
2、質量是慣性的唯一標度,與速度無關。
【概括】
【排版設計】
3.1 牛頓第一定理
一、歷史回顧
1. 亞里士多德
2. 伽利略——理想實驗
3.笛卡爾
4.牛頓
2. 牛頓第一定理
一、內容
二、意義
3.力是加速的原因
4.慣性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2.質量是慣性的位移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