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參與了同課異構聽說課活動,受到啟發,現從初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課堂的引入、探究實驗、物理教學等幾方面進行反省總結。
[關鍵詞]同課異構課堂教學課堂問題課堂質量
新課程的施行早已持續了多年,在這期間經過實踐反省我們收獲了好多,顯著倍感自己“長大”了,我們在教學的目標觀、資源觀、學生觀、價值觀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有一些不足。為了更有效地指導小學課堂教學,幫助薄弱中學有針對性地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促進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市教研室組織我市中學分校舉辦了聯片教研“同課異構”活動。同課異構,意思是同一節內容,由不同班主任按照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并上課。因為班主任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采取的教學技巧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不同的課。聽課班主任通過對不同班主任所上的課進行對比,找出上課班主任的優點和不足,之后反省上這節課所經歷的過程。通過反省交流,班主任之間的這些差別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并在互相聽課過程中,其他班主任的一些緘默的知識和情景性教育機智可以互相借鑒。同課異構,對聽課者來說,通過就同一內容開課,更有可比性,對教材的理解也愈發深刻。班主任們共同闡述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闡述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通過研討,在思想上達成共識,找到解決課堂問題的最好方式,因而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去年我有幸代表中學出席了在兄弟中學舉辦的“同課異構”活動。和兄弟學校的班主任一起展示了選修1《力的互相作用》一章中的《摩擦力(第一課時)》。通過各同行的說課,我獲益頗豐,感慨很深,并做了如下的總結和反省。
一、關于初、高中銜接
對磨擦力,中學生有豐富的感知,但因為中學生的年紀特性,對事物的認知存在不足,另外也受生活經驗的影響,所以中學生對磨擦力容易形成理解誤區,如多數中學生覺得磨擦力一定是阻力。通過學習,中學生初步了解磨擦力,把握了彈簧秤的初步使用方式和二力平衡的知識,探究磨擦力大小的物理知識儲備早已到位。班主任們一致覺得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班主任要引導到位八年級物理二力平衡評課,鋪裝斜度合適的臺階,關于磨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中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剖析、探究得出結果,而且在此過程中對自己以前的一些錯誤認識有“恍然大悟、原來這么”的覺得。因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關于引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課是整堂教學的首要也是重要的一環,班主任悉心設計引課環節,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療效,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非常是同課異構,更能彰顯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教育智慧。通過聽“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除了給聽課班主任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藝,更重要的是,沉痛地感遭到在“同課異構”很多“同”的要求下,凸現多元各“異”的教學魅力。新課引入方式多樣,或直接引入、或問題引入、或備考引入、或實驗引入、或資料引入、或文娛引入等。就數學學科本身的實驗特點而言,由實驗引入新課被絕大多數班主任采用。更能喚起中學生的求知欲望,能收到極好的療效。
就《摩擦力》這節課的引課,我在備課的時侯設計了好多的小實驗,例如汽球提杯、兩書逐頁交叉拉出、瓶子拔河、筷子夾玻璃球等,這種實驗都很新穎,而且只能讓一兩個中學生參與,其他中學生只能旁觀,能迸發興趣,而且不能讓所有中學生都親身感受。所以在杯子拔河的基礎上,我把它改成了手指拔河,全班朋友兩兩一組,一個朋友用兩個手指夾住另一個朋友的手指進行拔河大賽,讓取勝的朋友發表看法,找出落敗緣由。由于都參與了,所以中學生們的熱情一下就被調動上去了。更重要的是:去別的中學,面對的是陌生的中學生,中學生們面對的是陌生的班主任八年級物理二力平衡評課,通過幾分鐘的小游戲,頓時拉近了班主任和中學生的距離,迸發了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說課的過程中同行們對此引課給與了高度的評價,但也提出了一些讓其更建立的做法,例如在勝負規則上應當規定得更清楚一些。何老師采用的是在備考的基礎上視頻播放各類與磨擦力相關的現象引課,和小游戲相比,見到的現象更多,對磨擦力無處不在有了直觀的體會,然而中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了親身體驗的機會。
三、關于探究實驗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彰顯了一定的優越性,它還能剌激中學生積極參與,降低信息量,拓展知識面,提升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多媒體講義的運用早已成為評價一堂課優劣的重要標志之一,運用多媒體講義進行教學早已遭到越來越多的班主任的追捧,以至于數學教學中許多演示實驗也不斷地被制成了多媒體講義,應當由班主任演示、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正逐步被多媒體講義所取代。在研討過程中,同行們達成共識,覺得:假如是一個原本難以直接演示的實驗用多媒體講義真實地、直觀地詮釋在中學生面前,既活躍了課堂氛圍,中學生又較真實地領略了實驗的操作過程,比起班主任一味地講解,真是事半功倍。并且原本中學生能動手操作,能自己親身體驗探究出結果的實驗,也用多媒體課
件來代替,就是班主任粗魯地、不負責任地剝奪了中學生獲得親身體會的權力和機會。就本節課而言,必須通過分組實驗讓中學生自己找到靜磨擦力的范圍,探究出影響最大靜磨擦力的誘因,才能讓中學生記憶深刻。班主任要做的是思索如何引導、怎么設計問題、怎么掌握探究的自由度,進而使有限時間內的探究更有效。
四、關于數學教學
在本次“同課異構”活動中,諸位數學界同行們除了闡述了這兩節課的編排設計,更多的是交流闡述了整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毋庸置疑,數學是小學課目中比較難學的一門課,而且這是否就應當成為我們化學班主任回答中學生學不會的一個托詞呢?拼搏學校安市長的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如何讓死板的知識顯得生動?怎么讓復雜的過程顯得簡單?怎么讓厭倦的課堂顯得有趣?怎么讓小孩們硬著頭皮的學習顯得迫不及待?怎么讓擔心弄成期盼?這種問題的解決之時,才是我們教學真正取得成功之日。走向成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課異構”教學研討能讓參與的班主任深深感悟到不同的班主任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及其所形成的不同教學療效,并由此打開了班主任的教學思路,展現班主任教學的個性,真正彰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也為班主任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教師們共同闡述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闡述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有效推動班主任的專業發展。公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研室的同課異構活動剛好給我們提供了“三人行”的機會。用自己的蘋果換他人的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可假如用自己的思想換他人的思想,我們收獲的就是兩種思想。在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們每個參與者都收獲了不止一種思想,不止一種方式,的確值得我們認真參與,認真總結,將學到的思想和方式應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提升每堂課的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