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 導語】初中物理教學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以下是 無 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
初二物理對學生是一門新的課程,剛接觸到這一門課時,學生往往有新鮮感,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但很多學生只停留在興趣上,或者時間一長,很多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在物理教學上,我得出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多做實驗
興趣是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而這方面教學方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會使課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配臘科,因此我們就應利用學校以有的條件,盡量多做實驗。在研究光的色散現象時,我利用三棱鏡讓同學們觀察白色光的色散現象。我還從生物實驗室借用了試管,讓同學們研究敲擊裝有水的試管時,到底是不是空氣的振動發出了聲音。還有,在講究凸透鏡的習題時,我利用實驗室里的凸透鏡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并總結實驗的結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同學們的印象、和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課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實驗。在學習色光的三原色時,我就要求同學們,利用自制的放大鏡(裝有水的圓形塑料瓶)觀察自己家的電視機的顏色,是否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色光組合而成的。
二、讓同學們學會觀察,多觀察
首先,我上課時盡量多做演示實驗,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并用心的思考總結實驗結論。對錯誤的結論,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畢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卻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表揚那些善于觀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侍賣拿理現象。并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就透過自己查閱資料,同學間的相互討論,還有問老師來解決。讓同學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物理的樂趣。
三、盡要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物理知識的應用
看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例子。透過學生自己的參與,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將我們所學的知識,再用來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噪聲,同學們能夠利用我們所學過的減弱噪聲的三個環節來控制噪聲。也能夠利用回聲,來估測一些生活中的距離。這樣,同學們既能夠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又會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擁有知識的自豪感,也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四、不要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恐懼感
剛接觸物理,在帶給同學們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有些同學產生了恐懼。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狀況,要求他們寫物理總結,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向。對感到物理有困難的同學,及時進行問題的解決。不讓他們的困難和疑惑,越積越多,從而感到物理很難,一點都不懂。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如何時刻提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老師,在任何時候都務必思考的的問題。
2.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后續學習人耳如何接受聲音、形成聽覺知識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二個方面內容,一是聲音產生的原因,二是聲音傳播的介質。首先,教師播放幾種不同的聲音,引起學生探究聲學知識的欲老搭 望,同時揭示研究主題。然后,通過聲帶振動發聲、音叉振動發聲的活動,引導學生初步體驗聲音產生的原因。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所以在設計“聲音的產生原因”活動中,并不是按照“建立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交流討論”的常規探究步驟,而是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自主選擇儀器去體驗不同物體發聲時確實在振動,并能夠初步運用科學語言和表達技能說明實驗現象。
其次,師生通過多種教學形式,有老師的演示(聲音在水中傳播)、有學生的動手操作(聲音在空氣中、固體中傳播)、有觀看視頻(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去感受觀察、記錄、描述、分析的學習經歷。接著,師生共同討論分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
3.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
由于這節課是學生動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難以控制,并課堂40分鐘時間不夠充足,導致以往多次學生實驗不太成功,那就為之后分析其科學規律設置了障礙,以致這節課的重點內容無法在課堂上順利完成,學生聽得還是一知半解。見到如此,我備課時調整了教學方法,把學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雖然使用演示溫度計,課堂能夠容易調控教學進程,但是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前面幾桌能夠看見溫度變化,但是后面同學還是不能讀出溫度計示數。但更重要學生不能觀察到物態變化,不能調動學生自由參與其中科學探索樂趣。 今后的改進意見:
1、對于如何上好這節課,最關健還是學生對實驗完成效果,否則就無從談起,但如何在40分鐘不僅要求學生能設計實驗并完成操作過程,畫出圖象規律,這對學生動手能力和組員之間配合協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課堂前就要省略實驗操作過程,只要求學生能夠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然后總結規律,這樣就可為下面討論節省大量時間。
2、藥品少量點,還要用適合溫水加熱,千萬不能用熱水和冷水。
3、觀察數據后在書中表格圖紙上繪制圖線時,要控制好小組討論的氣氛,使小組每位同學都參入到學習中去,達到共同掌握好知識的效果。
4、在教學中做為老師定要先進行演示,發現其中操作方法和規律及實驗改進方法,然后才能在課堂上容易調控學生實驗進程,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培養。
4.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學生接觸物理學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節內容,相對于以前的教材來說,難度稍微大一點,我用了10個課時的時間完成了本章教學。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幾個方面學生出問題的幾率比較高: 1、第一節是“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節的內容比較直觀、具體,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快,但是由于以前測量、記錄時的錯誤習慣,很多知識點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錯。比如被測物體末端在刻度線上的讀數,很多學生忘記了估讀的“0”;還有就是對于單位的掌握,由于學生沒有學指數運算,單位換算有一定的難度,當然這可以通過介紹相關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而對于每個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具體使用,很多學生就是茫然的,特別是新接觸的微米和納米,還有比較小的毫米,認識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學生對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記為“mm”或者“cm”。
2、第二節是“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的內容比較抽象,理解性的知識點較多。比如與參照物有關的問題,學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描述物體運動的語句中,哪個物體是研究對象,哪個物體是參照物。
3、第三節是“運動的快慢”。這一節的內容有點把第一節和第二節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學生對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后者計算時容易張冠李戴。還有就是這一節涉及到運動圖像,雖然教材沒有要求,但是我還是講了的,而學生沒有學習正比例函數圖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
4、第四節是“測量平均速度”。這是一節實驗課,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掌握得還不錯,無論是對于實驗的原理,器材,還是步驟,都還是比較清楚。
5.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
轉眼間,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在教學崗位上付出了很多,也再一次學到了許多。初中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啟蒙階段,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 就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欲 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于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積極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后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一定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說得多,做得多,學生說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系,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松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煉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
課堂是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的主要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構建合理的新課標教學模式,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不再是一個主講者,而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教育目標,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同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學類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并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勇于提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