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八個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特指太陽系的八個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小到大,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曾經被認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義為“矮行星”。
詳情請閱: 百度百科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為經典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5號決議,部分通過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舉行的第26界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并命名為小行星134340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現在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也就是說,從2006年8月24日11起,太陽系只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太陽系行星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美國天文學會發言人斯蒂芬。馬蘭在向新華社記者提供的材料中介紹說,新的行星定義包括兩點:一是行星必須是圍繞恒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里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按照這一定義,目前太陽系內有12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認為是冥王星衛星的“卡戎”和一顆暫時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
近年來,太陽系邊緣先后發現一些較大的天體,它們的大小居然與冥王星相當甚至比冥王星還大,這給傳統的行星定義帶來不小的沖擊。為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天文學家、作家和歷史學家共7人組成的行星定義委員會。委員會經過長達兩年多的討論后,終于有了新的行星定義,并向本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提交了相關決議草案。參加本次大會的天文學家將于24日就這一決議草案進行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