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貓指的是量子力學思維實驗。
薛定諤的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只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里。鐳的衰變存在幾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該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后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系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薛定諤的貓還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問題和哲學爭議。
一個假想實驗, 為了說明量子理論中的疊加狀態在現實中也應該存在.
一只貓,一個毒氣裝置,一個放射性原子. 原子衰變則放出粒子觸動裝置,貓死.
高潮來了...根據量子理論,觀察原子之前原子處于疊加狀態,既衰變了又沒衰變,所以觀察之前貓應該既死了又活著..很神奇,有爭論
“薛定諤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于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推演。
這個理論實驗的內容是,把一只貓放進一個封閉的不透明盒子,在這個封閉的盒子里,薛定諤放進了一個放射性原子,一個可以檢測原子衰變的裝置,和一個毒氣釋放裝置。
這個原子在一個小時內有幾率發生衰變,如果發生衰變就會被檢測裝置所檢測到,進而激活毒氣釋放裝置,施放毒氣殺死貓。
“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的目的,是要反駁哥本哈根學派,關于量子系統的疊加態會因由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或被外部世界測量時而變成一種固定態的理論,參照實驗來說,即貓是在被外部世界所觀察之后,它的生死才處于一種固定態。
但按照客觀來說,這個貓,不管你外部觀察與否,它的生死早就固定了。這就反駁了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系統的疊加態的理論,到達了實驗目的。
擴展資料:
薛定諤的貓在生活中可以比喻事情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即事情的兩面性和未知結果的疊加性。例如我要去做某件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在沒有確定結果前,是既成功又失敗的狀態。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只要是涉及到不確定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用薛定諤的貓來比喻的。
有例如喜歡一個女孩,她跟你很曖昧,這時候我們稱她為“薛定諤的妹子”。薛定諤的妹子有幾個未知狀態,即女朋友,好朋友,同學和陌生人。現在她處于這幾個狀態的疊加態,在測量之前你并不知道她是哪個。只有通過表白之后才能知道結果,因為表白之后妹子就不是疊加態了,而是4個狀態中唯一的一個狀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薛定諤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