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據@北大天文商會,@復旦學院發布通知,復旦學院決定創立天文系,列入理大學,同時保留復旦學院天體化學(虛體),掛靠天文系。據了解,目前還沒有明晰的招生信息。
3月28日,為促進該校天文學科發展,復旦學院已決定創立天文系,中文名稱of,,英語簡寫DOA,列入理大學。同時保留復旦學院天體化學中心(虛體),掛靠天文系。
創立天文系一事早已復旦學院2018-2019學年度第15次黨務大會通過。
復旦學院現有的天體化學中心(天體中心)創立于2001年,是掛靠數學系、跨院系的校級研究機構。中心成員主要來自數學系,包含工物系、信息大學、精儀系等若干院系。經過多年發展,中心的研究方向包括星體宇宙學、超新星觀測和頻域天文學、高能天體化學、理論天體化學、引力波偵測、空間天文和天文儀器學等多方面的研究。
2014年,復旦學院通過了新的天文學科發展規劃,明晰提出要大力發展天文和天體化學方向。
天文學專業介紹
你想像的天文學可能是這樣的:
或則這樣的:
而且實際上是這樣的:
和這樣的:
天文學和數學、數學、生物等一樣,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以各類現代尖端技術作為偵測手段觀測天體發射到月球的幅射,發覺并檢測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化學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及其演變規律等。天文學大致可分為天體測量學、天體動力學、天體化學學三大研究領域。
天文學專業在大專階段的主要課程大致上有基礎天文、天體化學(理論、實測)、量子熱學、天文技術與技巧、電動熱學、理論熱學、原子化學、恒星化學、計算天文學以及學院俄語、線性代數、微積分、高等物理等公共課程。
以北京學院為例,天文學專業的選修課包括:普通天文學、普通天文學實習、原子化學、天體熱學基礎、球面天文、實測天體化學、實測天體化學實習、理論天體化學、量子熱學、電動熱學、統計數學、理論熱學、大學化學等。另外,還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高等物理、微積分、線性代數、大學外語等公共課程。
在系內必修課方面,天文學專業的中學生選擇也很豐富:宇宙學概論、初等數理天文、星系化學、X射線雙星、航天器軌道熱學、中子星化學、軌道設計基礎、射電天體化學、高能宇宙探求、光學與紅外實測天文、大學計算機應用等都可以自由選擇。
結業后,天文學專業中學生通常有兩種選擇:
結業生考研:有志于從事天文研究的中學生,可以繼續在國外攻讀研究生,或則出國留學,將來獻身于科學事業。假如將來要做天文研究,通常都要以博士為起點;假如要從事天文科普或教育,則大專生、碩士生都是可以的。以北工大天文學專科生為例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專業,60%到70%的專科結業生都考研了。
結業生就業:天文學是和航天、測地、國防等應用學科有交叉的學科,中學生結業后可在那些領域一展才氣;據悉還可以步入科技類刊物社、出版社、網站等從事編輯類工作;步入中等中學從事自然科學教學或步入科技館、博物館從事社會教學工作以及報考相關單位公務員等。
你們對天文的印象,想像的畫面就是黑漆漆的清晨,凝望漫天繁星,覺得很甜蜜。實際上,現今都是筆記本檢測,觀測時,通宵是常態,并沒有這么甜蜜。但若果你通過辛苦的通宵觀測,取得了重要的天文發覺,那你會感覺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科學研究的魅力也在于此。所以,就讀天文學的中學生,須要才能安靜得出來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專業,例如通宵觀察,讀天文理論專著,在物理、物理和英語方面有較好的基礎。
國外院校天文學系盤點
國外專門設有天文學系的高等高校并不多,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讀博士、青年天文科普畫家劉博洋介紹道,這份名單目前包括:
上海學院天文學系、北京師范學院天文系、南京學院天文與空間科學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天文系、中國科大學學院天文與空間科學大學、上海交通學院化學與天文大學天文系、廈門學院天文學系、中山學院化學與天文大學、云南學院化學與天文大學、河北師范學院空間科學與天文系、西華師范學院天文系和寧夏學院化學與天文學系。
據悉,合肥學院、廣州學院、天津師范學院、上海師范學院籌建了天體化學中心,華東師范學院構建了天體化學研究所,浙江學院建有天文臺。
在目前開辦天文學系的院校中,要數上海學院、北京師范學院、南京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學院的天文系最為老牌。
上海學院
上海學院天文系在1952院系調整中由東莞學院天文系和齊魯學院天算系合并而成,2011年創立天文與空間科學大學。大學擁有天體化學和天體測量與天體熱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上海師范學院
上海師范學院天文系于1960年創立,目前擁有“引力波與宇宙學實驗室”、“現代天文學實驗室”和“天文教育綜合實驗室”,與國家天文臺共建的“興隆天文學實踐基地”,以及與廣東天文臺共建的“天文教育實踐基地”。北工大天文系有6個學科方向:引力波和星體宇宙學;太陽、恒星和星際介質化學;實驗室天體化學;高能天體化學;天文光電技術和應用天文學;天文教育與普及。
上海學院
上海學院于1960年在月球化學系下設天文專業。2001年上海學院化學大學創立后,天文學系即隸屬于化學大學。上海學院的天文學系研究領域包括天體化學學和天文技術及應用兩方面,集中在:宇宙學與星體化學,活動星體核與高能天體化學,星際介質化學、恒星與行星系統,粒子天體化學,天體技術及應用五大領域。
中國科學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學院的天文學科發展源于1972年創建的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天體化學研究組,1978年經中國科大學批準在交大創立的所級研究單位,1983年改名為天體化學中心。1998年中學在天體化學中心和基礎數學中心的基礎上組建天文與應用數學系,2008年更名為天文學系。2015年通過“科教融合”,與中國科大學紫金山天文臺等聯合組建了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天文與空間科學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天文學科現有星體宇宙學、射電天文、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暗物質與空間天文、行星科學等5個中國科大學院重點實驗室。學科方向包括星體宇宙學、射電天文學、太陽和日球化學、高能天體化學、行星和行星系統、應用天體測量與天體熱學和空間技術與技巧。
在教育部最新一輪全省學科評估中,天文學共有6所具有博士授權的院校參評。北京學院和中科大被評為“A+”,上海學院為“B-”,北京交通學院獲得“C+”,上海師范學院獲得“C-”。
來源:綜合自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高考志愿補報專家、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