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考還有十幾天
高二學生奮力沖刺
西北培英中學
四個高中生
一只腳已經踏入
復旦或上海大學門口
培英中學的兩位同事董義華和雷一鳴獲得了上海大學“物理學卓越人才培養計劃”。 無需參加中考,免試進入清華大學;
董義華
雷一鳴
玉朝師范教育實驗部好友田子昂獲得復旦大學丘成桐領軍人才計劃,同樣免試;
田子昂
育英理工中學王澤源獲得復旦大學數學人才培養首個“攀登計劃”。 明年就要中考了,到了特殊類型控制線,他就會被歸檔。
王澤源
去年春天,這四位高中生將分別在復旦大學和北大開啟新的求學征程。 此外,西北培英中學4名初一學生分別通過學科競賽,順利通過清華強基預審。
如此優秀的成績
你怎么得到的?
快來看看他們怎么說!
學習競賽
興趣最重要
董義華此前曾在第39屆省小學生數學競賽世界錦標賽中獲得第62枚金牌,遼寧省第一名。 “我在高二的時候就建立了對數學的濃厚興趣,這種興趣支持我選擇了高二的數學競賽,并堅持了下來。”
“學習競賽最重要的是興趣,沒有興趣的支撐,學習就會枯燥乏味。” 總結自己一路走來的心得,董義華表示,學習競賽和課內學習難免會有沖突,往往難以兼顧。 “最好在課堂上提高學習的專注力,上課時緊跟老師的思路,才是最高效、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良性教學體系+教學文化
||
精準人才
“學科競賽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考試涉及大量大學知識,需要中學生有一定的大學知識儲備。” 王超副主任表示,育英中學建立了既定的課程體系,將中學生納入廣大中學,與學院銜接的相互滲透教育物理競賽參賽條件,將學院課程與學科競賽課程相結合,拓寬視野提高中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采訪中物理競賽參賽條件,“感謝教練”成了每一位獲獎學員的共同話語。 記者了解到,育英中學紀律大賽的教練組成員幾乎都具有大賽背景,大部分畢業于北大學院和北京學院,也有博士學歷。
王超副主任也表示,校長與教練員的配合程度也是學科競賽訓練體系中的重要項目。 在育英中學,校長將整合學科資源,在短期內為中學生快速補課,確保中學生各學科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