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參賽院校:
中國學院生化學學術大賽(China,簡稱CUPT)是面向全省化學類專業大專生的高水平比賽,自2010年首屆大賽問世以來,十余年間已獲得了莘莘學子與廣大化學班主任的持續支持與誠懇喜愛。據統計,本學年CUPT各種大賽涉及院校已達250余所。為滿足更多院校的參與意愿,并進一步擴大大賽影響力,經中國學院生化學學術大賽執行委員會商定,本屆全省賽新增線上作品賽,面向國外各院校舉辦。
本次作品賽的前三輪通知己于6月及7月發出,已收到國外120余所院校、590余支隊伍的報考,目前正在評審中。應多方要求,現決定進行第二次作品征集。時間為2023年8月25日至10月1日,具體內容如下:
(一)參賽對象
前期未報考參賽的國外普通院校,可派出大專生團隊參賽。
團隊最少1名中學生,最多5名中學生。每位團隊可另外注冊最多2位指導老師。原則上重慶物理競賽培訓,團隊所有人員應來自同一院校,對于東西部院校合作的作品,不受此限制并給以鼓勵。
各所院校參賽團隊總量不限。但對于某一道賽題,同一院校最多只能有一支隊伍步入評審環節。若同一校區的不同隊伍遞交了同一賽題的研究作品,將由組委會先初審,再決定是否報批。同一院校的各參賽團隊隊伍名稱不得重復。
(二)參賽費用
不繳納報考費用。歡迎各院校踴躍參賽。
(三)參賽方法
賽團隊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電子評審系統遞交作品。每支隊伍只能遞交1個電子作品。電子評審系統網址為:,8月25日起開放注冊。
(四)作品要求
作品須為單頁的電子版學術海報。作品內容為CUPT2023任意一題的完整研究成果。作品版面長度為90cm,高度為120cm,其頁面內部排版及設計自定,可使用PPT、PS、AI等軟件制做,但最終遞交格式須為pdf電子文檔,文檔大小不得超過5MB。作品中的圖片及文字應清晰易讀,且不得出現參賽中學相關的人名、地名、隊名、校名、校徽等可能影響評審公正性的信息。
(五)學術要求
各院校遞交的作品應是其參賽團隊獨立完成的,滿足科學學術規范,不存在剽竊別人成果、編造篡改數據、圖片誤用、無實質貢獻掛名等學術不端行為。作品文責自負。如發覺學術不端行為重慶物理競賽培訓,組委會將追究相關責任,并通報所在校區。
(六)評審原則
本屆大賽將組織專業班主任組成作品評審委員會,采用多人匿名評分的方法進行線上評審。評審遵守回避原則。
(七)評分條例
評分采用百分制,打分表見下表。多位評審老師為同一作品獨立打分。所有評審老師完成打分后,作品的最終得分為:((最高分+最低分)/2+其他分數)/(評審數-1)。
(八)獎項設置
按照作品最終得分,確定得獎等級。為了鼓勵更多院校參賽,已入選第十四屆中國學院生化學學術大賽(全省賽)的院校所派出的所有隊伍均不出席作品賽的獎項競逐。按照作品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果,最終確定第十四屆中國學院生化學學術大賽(作品賽)的得獎名單,領取得獎證書。得獎比列為全部遞交作品數(去除已入選國賽院校以及未通過方式審查的情況)的20%(銀獎)、30%(二等獎)、50%(三等獎)。
(九)日程安排(暫定)
本屆作品賽的二次作品征集與評審時間為9-10月份,全程在電子系統中進行。作品遞交時間為2023年8月25日至10月1日,評審時間初步定于2023年10月上旬。最終日程安排請以電子評審系統中的實時通知為準,如有變動,恕不另行通知。
大賽日程的開放與關掉由電子系統手動控制,因而請各參賽隊伍勿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報考并遞交完整資料及作品。對于隊伍因自身延后或提交信息資料不完整而引起的參賽失敗情況,大賽組委會將不予處理。
凡參與本項比賽,即視作其認同并遵循組委會制訂的規則和決定。未盡事宜,由組委會決定和解釋。
承辦:
中國學院生化學學術大賽(CUPT)競委會
主辦:
成都省數學學會
東北交通學院數學科學與技術大學(代章)
2023年8月20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