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高考專題訓練簡單電路
參考答案與試卷解析
一.選擇題(共7小題)
1.小兵在探究電路的電壓規律實驗時用了下述選項中的某個電路,已知R1=R2<R3,電壓表1、2、3的示數分別是0.22A、0.3A和0.52A.則由此推測所用電路應是()
A.
B.
C.
D.
【分析】(1)串聯電路中,各處電壓相等;并聯電路中,支路電壓等于各大道電壓之和;
(2)內阻并聯時,兩端電流相等,內阻大的大道通過的電壓小。
【解答】解:
A、該電路為串聯電路,三個電壓表的示數應當相等,不符合題意。
B、R1和R2組成并聯電路,電壓表A1測R1的電壓初三物理電路圖練習題及答案,電壓表A2測R2的電壓,電壓表A3測支路的總電壓;依照歐姆定理和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由于R1=R2,所以A1的示數應等于A2的示數,A3的示數等于A1和A2的示數之和,不符合題意。
C、R2和R3組成并聯電路,電壓表A1測R2的電壓,電壓表A2測R3的電壓,電壓表A3測支路的總電壓;按照歐姆定理和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由于R2<R3,所以A1的示數應小于A2的示數,A2的示數等于A1和A3的示數之和初三物理電路圖練習題及答案,不符合題意。
D、R1和R3組成并聯電路,電壓表A1測R3的電壓,電壓表A2測R1的電壓,電壓表A3測支路的總電壓;按照歐姆定理和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由于R1<R3,所以A1的示數應大于A2的示數,A3的示數等于A1和A2的示數之和,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以及歐姆定理的應用,也考查了中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探究并聯電路中的電壓特性"實驗中,某同事用電壓表分別測出圖中A、B、C三處的電壓大小,并初步得到它們之間關系的推論。為了進一步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下一步他的操作是()
A.將電源兩極對調,再度檢測A、B、C三處的電壓
B.改變開關S的位置,再度檢測A、B、C三處的電壓
C.將圖中兩只燈泡位置對調,再度檢測A、B、C三處的電壓
D.換用不同尺寸的燈泡,再度檢測A、B、C三處的電壓
【分析】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壓時,為了使實驗推論具有普遍性,要進行多次檢測,可以通過改變電源電流,或則更換不同的燈泡,或更換不同的用家電進行多次實驗。
【解答】解:A、將電源的正正極對調,不能改變電路中的阻值、電壓、電流,實驗數據不變,不能得出普遍推論。
B、改變開關S的位置,不能改變電路中的阻值、電壓、電流,實驗數據不變,不能得出普遍推論。
C、將圖中兩只燈泡位置對調,不能改變電路的內阻、電壓和電壓,實驗數據不變,不能讀出普遍推論。
D、更換不同的燈泡,內阻變化,電路中的電壓發生變化。使實驗推論具有普遍性;
故選:D。
【點評】掌握并聯電路的電流特性,把握探究串聯電路電流特性的實驗方式,但是曉得為了使實驗推論具有普遍性,要更換不同尺寸的燈泡進行多次檢測。
3.小明在課間忽然發覺,頭上的電扇扇葉的下表面有許多臟污,這種污垢竟然沒有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出來!關于這個現象的形成緣由,下述猜想正確的是()
A.這是扇葉下表面帶了靜電吸附的塵土
B.這是因為電吊扇工作電流(220V)較高而吸附塵土
C.按照扇葉的形狀,這是伯努利原理造成塵土被壓在扇葉下表面
D.這是扇葉吸附塵土能力較強所致
【分析】摩擦可以使物體帶電,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
【解答】解:用久的吊扇扇葉上遍布塵土主要是因為吊扇旋轉與空氣磨擦起電,而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所以塵土沒有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出來。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屬于基礎題。
4.如圖所示,電壓表A1、A2、A3的示數分別為30mA、50mA、70mA,則電壓表()
A.A的示數是150mAB.A的示數是70mA
C.A′的示數是80mAD.A′的示數是30mA
【分析】由圖可知三電阻為并聯關系,A檢測流過A2、A3的電壓;A'檢測流過A1、A2的電壓,則由并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可得出兩電壓表的示數。
【解答】解:
由電路圖知,電壓由兩側流入,則分為兩支,一支流入A1、左側燈泡,另一支流入A;由A流出的電壓一支流入中間燈泡、A2,另一支流入A3、右側燈泡,A1、左側燈泡與中間燈泡、A2的電壓匯合后再與A3、右側燈泡匯合流向正極;故三個燈泡為并聯關系,如圖所示:
由并聯電路的規律可知,A示數等于A2、A3示數之和;A'示數A1、A2的示數之和,
即A的示數:I=I2+I3=50mA+70mA=120mA;
A'的電壓I'=I1+I2=30mA+50mA=80mA;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重點在于明晰電路的性質,同時能確切找到各水表所檢測的對象,則借助并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可得出正確結果。
5.一節安鄉電瓶電流為()
A.220伏B.24伏C.3伏D.1.5伏
【分析】一節安鄉電瓶的電流為1.5伏。
【解答】解:一節安鄉電瓶的電流是1.5V,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干電瓶的電流,記住數值就行。
6.下述四種儀器中,拿來檢測某段電路兩端電流的是()
A.電壓表B.電流表C.電能表D.驗電器
【分析】先明晰各選項儀表或儀器的作用,再選擇拿來檢測某段電路兩端電流的是哪一個。
【解答】解:
A、電流表是拿來檢測電壓大小的儀表,故A不符合題意;
B、電壓表是拿來檢測電流大小的儀表,故B符合題意;
C、電能表是拿來檢測家用家電在一段時間內消耗多少電能(即電壓做功)的儀表,故C不符合題意;
D、驗電器是拿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中常見儀表、儀器的作用,注意辨識,不要混淆,為基礎題目。
7.小明發覺了一塊手機電瓶,他想曉得這塊電瓶的"+""﹣"極,于是他設計了圖所示的電路,并在AB間連入一個器件,下邊的器件中才能達到目的的是()
A.電流表B.滑動變阻器C.警鈴D.小燈泡
【分析】要想確定電源的正正極,必須依靠于一個有正正極的器件,據此進行剖析。
【解答】解:A、當電壓從電流表的正正極流入時,電流表的表針往右偏轉;假如電壓從電流表的正極流入,電流表的表針將反向偏轉,故將AB間接入電流表可以確定電源的正正極,故A符符合題意;
BCD、將滑動變阻器、電鈴以及燈泡接入電路,無論電壓從那個接線柱流入,實驗現象都難以確定電源的正正極,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電流表的使用,關鍵注意當電壓從電流表的正正極流入時,電流表的表針往右偏轉,反之表針反偏,這一特性可以分辨電源的正正極。
二.填空題(共7小題)
8.如圖所示,把兩個燈泡串聯后接到電源上,閉合開關S后,發覺L1比L2亮。設通過燈泡L1的電壓為I1,通過燈泡L2的電壓為I2,則I1=I2(選填">"、"<"或"=");
【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兩燈泡串聯,按照串聯電路處處電壓相等可解答此題。
【解答】解:從圖中可以看出,兩燈泡串聯,由于串聯電路中處處電壓相等,因而通過L1、L2的電壓相等,故I1=I2;
故答案為:=。
【點評】此題考查了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同時還要明晰串聯電路中出現斷路后的各用家電工作的情況,即串聯電路一旦出現斷路,整個電路將停止工作。
9.如圖所示,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特性"的實驗中,電壓表分別測出通過a、b、c三點的電壓Ia、Ib、Ic.選擇兩個小燈泡的尺寸應當是不相同的(選填"相同"或"不相同"):下表是某同事實驗中的一組數據,有一數值是顯著錯誤的,導致錯誤的最大可能緣由是選用小阻值卻按大量程讀數了。
【分析】(1)為防止實驗的碰巧性,要選擇尺寸不同的燈泡;
(2)按照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和電壓表大小阻值之比為5:1剖析。
【解答】解:(1)為得出普遍性的推論,選擇兩個小燈泡的尺寸應當是不相同的;
(2)串聯電路各處的電壓相等,故1.5是錯誤的,導致錯誤的最大可能緣由是:選用小阻值卻按大量程讀數了:
故答案為:不相同;選用小阻值卻按大量程讀數了。
【點評】本題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特性,考查歸納法的運用和串聯電路的規律。
10.科技館內有一個"靜電球",當人觸摸"靜電球"時,毛發絲便會一根根地豎起,產生"怒發沖冠"的景色,如圖所示。形成這些現象的原理是毛發之間帶同種電荷,互相敵視。
【分析】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故據此剖析即可判別。
【解答】解:
靜電球是帶電的,人體是導體,當人觸摸"靜電球"時,人體也帶上了和靜電球相同種類的電荷,即人的毛發上也會帶上與靜電球相同種類的電荷;據同種電荷相斥可知,帶電的毛發之間會互相敵視,所以毛發絲便會一根根地豎起,產生"怒發沖冠"的景色。
故答案為:毛發之間帶同種電荷,互相敵視。
【點評】本題考查了磨擦起電的現象和電荷間的互相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敵視,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11.如圖所示電路中,閉合開關后,電壓表A1的示數是0.35A,電壓表A2的示數是0.54A,兩燈是并聯的,A3的示數應當是0.89A,A4的示數是0.35A。
【分析】由電路圖可知,兩盞燈并聯,電壓表A3測支路電壓,電壓表A1、A4都檢測L2大道的電壓,電壓表A2測L1大道的電壓;按照并聯電路的電壓特性結合電壓表的示數進行解答。
【解答】解:由電路圖可知,兩盞燈并聯,電壓表A3測支路電壓,電壓表A1、A4都檢測L2大道的電壓,電壓表A2測L1大道的電壓;
按照題意可知,通過L1的電壓I1=0.54A,通過L2的電壓I2=0.35A,
由于并聯電路中支路的電壓等于各大道電壓之和,
所以A3的示數:I=I1+I2=0.54A+0.35A=0.89A;
由于電壓表A1、A4都檢測L2大道的電壓,
所以電壓表A1、A4的示數相等,即A4的示數為0.35A。
故答案為:并;0.89;0.35。
【點評】本題考查了并聯電路電壓的電壓規律,剖析清楚電路結構、熟練應用并聯電路的電壓規律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2.一節安鄉電瓶的電流約為1.5V;蒸氣熨斗接入電路熨燙衣服時,衣服內能降低主要是通過熱傳遞的方法來實現的。
【分析】(1)要記住一些常見的電流值,如一節干電瓶的電流為1.5V。
(2)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
【解答】解:一節安鄉電瓶的電流約為1.5V.蒸氣熨斗接入電路熨燙衣服時,衣服內能降低主要是通過熱傳遞的方法來實現的。
故答案為:1.5;熱傳遞。
【點評】準確記憶生活中常見電流值,曉得生活中改變內能的方式,可解答此題。
13.小明在燒瓶中加入鹽水,將鋅片和銅片部份溶入鹽水中,組成一個鹽水電瓶,他用電流表檢測這個自制電瓶的電流,其現象如圖所示。通過現象可判定銅片相當于鹽水電瓶的負極,你判定的依據是:電流表表針正向偏轉,說明與電流表正接線柱相連的為電瓶的負極。
【分析】根據"電壓必須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判定電瓶的負極。
【解答】解:由于電流表表針正向偏轉,說明與電流表正接線柱相連的為電瓶的銅片是負極。
故答案為:正;電流表表針正向偏轉,說明與電流表正接線柱相連的為電瓶的負極。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電流表的讀數以及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是一道基礎題目。
14.圖中電壓表的示數為7.5V。
【分析】首先確定使用的阻值,之后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代表的示數,按照表針位置讀數。
【解答】解:電流表的阻值為0~15V,每一個大格代表5V,每一個小格代表0.5V,示數為7.5V。
故答案為:7.5。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流表的正確讀數方式,是一道基礎題目。
三.畫圖題(共2小題)
15.在探究并聯電路電壓規律的實驗中,如圖甲是實驗的電路圖。請你借助那些實驗器材,添加一個開關,一個電壓表,設計了一個電路。借助這個電路,不用更換電壓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測出A、B、C三處的電壓,同樣可得出三處電壓的關系。請在實線框中畫出電路圖。
【分析】可在支路上接電壓表,在各大道上接一個開關,通過開關的轉換即可。
【解答】解:在支路上接電壓表,在各大道上接一個開關,電路如右圖所示:只閉合S1測通過L1的電壓;只閉合S2測通過L2的電壓,開關都閉合時電壓表測總電壓。
【點評】本題考查電路的設計,關鍵是電路的剖析。
16.在如圖所示的圓圈內,分別填入字母"V"或"A",致使開關S閉合后,兩燈泡并聯且都能發光。
【分析】電壓表并聯在電路中,在電路中可以看作開路;電壓表必須串聯在電路中,在電路中相當于導線;電路器件首首相連、尾尾相連的聯接形式是并聯,因而依據儀表的聯接形式以及在電路中的作用解答本題。
【解答】解:由電路圖可知,右下邊圓圈與L2并聯,應為電流表;左上邊圓圈與L1并聯,應為電壓表;兩燈泡首首相連、尾尾相連,兩燈泡L1、L2并聯,如右圖所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聯接形式以及在電路中的作用,并會設計串并聯電路。
四.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7.如圖甲是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壓關系的電路圖,開關閉合后電壓表A1的示數如右所示,這些情況下電壓表的分度值為0.02A,A1所選阻值為0~0.6A,通過燈泡L2的電壓為0.28A,電壓表A2的示數為0.28A.由實驗可知燈L1、L2之間的電壓為0.28A;推論為: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分析】(1)按照乙圖可知電壓表所選阻值及分度值;
(2)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據此解答。
【解答】解:由乙圖可知,A1所選阻值為0~0.6A,分度值為0.02A;由表針位置可知,此時示數為0.28A,
由圖甲可知,兩燈泡串聯,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故通過燈泡L2的電壓為0.28A,電壓表A2的示數為0.28A.燈L1、L2之間的電壓為0.28A;
故答案為:0.02A;0~0.6A;0.28;0.28;0.28;處處相等。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串聯電路的電壓特性,難度不大,屬于基礎知識。
18.某興趣小組朋友學習了《電壓》之后,設計實驗對影響獼猴桃電瓶電流的誘因進行了探究。
實驗目的:制做并檢測不同方式的"獼猴桃電瓶",研究其電流與什么誘因有關。
實驗器材:電流表一個;不同粗細的銅、鋅電極一宗;導線若干;各類蔬菜若干枚。
實驗推測:
①水果電瓶的電流與獼猴桃的種類有關;
②水果電瓶的電流與兩電極之間的距離有關;
…………
實驗過程及記錄:
在保證兩電極之間的距離、兩電極插入獼猴桃的深度以及兩電極的粗細(半徑)不變的前提下,選擇五種不同的獼猴桃進行實驗,記錄數據(表一)
以葡萄為實驗對象,在保證兩電極插入獼猴桃的深度以及兩電極的粗細(半徑)不變的前提下,調整電極的寬度進行實驗,記錄數據(表二)
剖析與論證:
(1)由表一數據可知,兩電極之間的距離、兩電極插入獼猴桃的深度以及兩電極的粗細(半徑)都不變,不同的獼猴桃形成的獼猴桃電瓶的電流通常不同,可能的誘因:獼猴桃的種類不同,還可能與該種蔬菜的內部結構有關(如香蕉、西紅柿)。
(2)由表二數據可知:獼猴桃電瓶的電流跟極板與兩電極之間的距離有關。
(3)你還可以推測:獼猴桃電瓶的電流可能還與獼猴桃的大小、是否成熟有關。(合理即可)
【分析】(1)剖析表格中數據,按照控制變量法即可判別得出影響電流的可能誘因,由此得出推論;
(2)按照控制變量法知,剖析表格中數據可知極板間的距離不同,據此即可得出推論;
(3)按照影響獼猴桃電瓶電流的可能誘因回答即可。
【解答】解:(1)由表一數據可知,兩電極之間的距離、兩電極插入獼猴桃的深度以及兩電極的粗細(半徑)都不變,不同的獼猴桃形成的獼猴桃電瓶的電流通常不同;所以獼猴桃電瓶的電流可能與獼猴桃的種類有關。
(2)相同的獼猴桃,在兩電極插入獼猴桃的深度以及兩電極的粗細(半徑)都不變的條件下,形成的獼猴桃電瓶的電流不同;由此可知:獼猴桃電瓶的電流跟極板與兩電極之間的距離有關;
(3)可以按照自己的經驗提出:獼猴桃電瓶電流可能與獼猴桃的大小、是否成熟等有關。
故答案為:(1)兩電極之間的距離、兩電極插入獼猴桃的深度以及兩電極的粗細(半徑)都不變,不同的獼猴桃形成的獼猴桃電瓶的電流通常不同;獼猴桃的種類不變;
(2)獼猴桃電瓶的電流跟極板與兩電極之間的距離有關;
(3)獼猴桃的大小、是否成熟。
【點評】本題考查了獼猴桃電瓶的電流與哪些誘因有關,鍛練了中學生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了科學探究的過程,是考試的熱點。
五.綜合能力題(共1小題)
19.如圖是幾組實驗,觀察實驗完成填空
(1)如圖甲所示,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凈,之后緊緊地壓在一起,在下邊吊一個重物都不能把它們拉開,這個實驗主要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2)如圖乙所示為二氧化碳擴散的演示實驗,兩個瓶中分別裝有無色的空氣和紅褐色的甲烷二氧化碳,此實驗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在室溫較低的環境中做此實驗,抽取中間的玻璃板后須要更長(選填"長"或"短")的時間才會觀察到上一實驗現象。
(3)如圖丙所示,將與羊絨衫磨擦過的汽球緊靠毛發,會聽到毛發被汽球吸上去,這是因為汽球磨擦后帶上了電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4)如圖丁所示,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特性"的實驗中,電壓表分別測出通過a、b、c三點的電壓Ia、lb、Ic,選擇兩個小燈泡的尺寸應當是不相同的(選填"相同"或"不相同");下表是某同事實驗中的一組數據,有一數值是顯著錯誤的,導致錯誤的最大可能緣由是選用小阻值卻按大量程讀數了。
【分析】(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存在著互相作用的引力和作用力;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所以應當把密度大的置于下邊;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歇地做無規則運動;氣溫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快;
(3)兩個物體磨擦時,出現帶電現象,稱為磨擦起電現象;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才能吸引不帶電的物體;
(2)按照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和電壓表大小阻值之比為5:1剖析。
【解答】解:
(1)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凈,之后緊緊地壓在一起,兩鉛塊都會結合上去,甚至下邊吊一個重物都不能把它們拉開,這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2)圖乙中,抽掉玻璃板后,可見到兩種二氧化碳漸漸混和在一起,顏色顯得均勻,這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氣溫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中做此實驗,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變慢,則抽取中間的玻璃板后須要更長的時間才會觀察到分子的運動;
(3)與羊絨衫磨擦過的汽球緊靠毛發,會聽到汽球吸引毛發,這是由于與羊絨衫磨擦過的汽球帶電,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因而吸引不帶電的毛發;
(4)串聯電路各處的電壓相等,已知有一數值是顯著錯誤的,則1.5A是錯誤的,導致錯誤的最大可能緣由是:選用小阻值卻按大量程讀數了。
故答案為:(1)引力;(2)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長;(3)吸引;(4)不相同;選用小阻值卻按大量程讀數了。
【點評】本題考查分子間的斥力,分子運動,以及磨擦起電,串聯電路,電壓表的讀數,是一道綜合題。
第1頁(共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