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把自己柔弱生命的厚度拉長了3倍多,總算14日離開了這個已知和未知的世界。
大部份公眾曉得《霍金三部曲》,從《時間史話》、《果殼中的宇宙》到《大設計》;但只有相對少的人曉得霍金主創的另一個三部曲——兒童科普三部曲。
前者顯然并未全部寫就,其首部曲《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鎖匙》十年前先在英國出版。“給兒童解釋科學要比較容易些,由于她們沒有瓜葛,樂于學習……”對于這部“科學童話”,霍金院長癱坐在輪椅上,偏斜著脖子,用特制的造音器表示,“我從沒有據說過其他任何與《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鎖匙》類似的專著,我覺得我們的專著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套書只是獻給小同學看的,但出自科學大師之手;這套書也不是哪些學術論文,但“意在提供一套現代的宇宙論,對從大爆燃到現代宇宙的過程進行解釋”。其實,真正的科學,真正的科學家,的確能用最質樸最純真的言語,去探討最新奇最高檔的真理。
無怪乎霍金那本號稱科普小說的代表作《時間史話》,1988年愚人節上市至今已累計發行數千萬冊,被譯成約40種文字物理學家的故事霍金,許多人的家庭書柜上都收藏了這本冊子,共同見證著科學技術出版界的奇跡之一。西蒙-舒斯特聯合出版社一位高管曾說:“就像《時間史話》激勵了全世界數百萬的成年人一樣,《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鎖匙》將讓更多的少年兒童對宇宙物質形成興趣,進而了解神秘復雜的宇宙。”
200多頁的《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鎖匙》中文譯本在原著出版次年便面世了,后來又有重印,可能由于這樣的圖書在國外實在少之又少。這么,叫好又叫座的科普讀物在哪兒?只記得小時候那套《十萬個為何》物理學家的故事霍金,為整一代人帶來科學啟蒙,讓70后、80后對科學世界飽含好奇。但《十萬個為什么》縱然精典,也不能管幾六年、無法陪伴好幾代中學生,更不能把提升國民科學素質的責任都寄寓于一套書或少數幾套書上。
從某種意義上講,霍金之所以成為科學屋內的名星,一位劃越時代的公眾人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于大眾科普所做的貢獻,尤其是這些號稱“經典名著”的三部曲。有理由期盼我們的一些科學家,也取鑒已經專著等身的霍金,在跑項目、報經費的同時忙里偷閑,拿起那支寫“SCI論文”的大筆,何必深奧詭譎,也毋須一板一眼,只為給渴望知識的下一代寫點“科學童話”。
簡單地說,以《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鎖匙》為首的霍金童書,雖然就是述說了一個出生在拒絕科技產品家庭的少年喬治,怎么開始對科學感興趣并最終成長為科學家的故事。要曉得,用科學新知啟迪人類心智,其貢獻絕不亞于某項發明創造,沒準有了霍金這樣的大科學家兼科普詩人,中國小讀者中都會誕生下一個兩院教授,甚至下一個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