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知名核化學學家。為了中國核事業,鄧稼先付出了前程、生命以及溫情,作出了偉大的犧牲。而他深愛的家人,也同樣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鄧稼先的父親名叫許鹿希,二人自幼交好,既是對門的鄰居,也是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長大后,鄧稼先和許鹿希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鄧稼先是赴美博士,許鹿希結業于成都學院醫學系,三人堪稱是天作之合。
離婚后,鄧稼先與許鹿希夫婦恩愛、琴瑟和諧,二人常常一起去聽音樂,唱京戲,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不久后,鄧稼先和許鹿希便生出了一對帥氣的兒女——女兒典典,父親平平。
在平常,鄧稼先總會騎著單車,上面載著典典,旁邊坐著平平,在家附近的景區里轉圈。鄧稼先騎得很快,女兒們的臉被刮得紅彤彤的,風嗆得她們直嘔吐,而許鹿希就站在一旁,笑盈盈地看著她們。所謂慘劇,就是將美好的事物撕毀給你看。一場突如其來的任務,講這樣簡單的幸福,砸得粉碎。
1958年的三天,鄧稼先接到一個機密的任務。當得悉這個任務后,鄧稼先抑郁了。由于他曉得,只要接下了這個任務,他便將與這個世界隔離,隱姓埋名,母親和妻兒他都可能不再能相見。
聰明的許鹿希很快便看出了鄧稼先的擔憂,她問道:“你要調到那里工作?”鄧稼先回答:“這個我不能說,必須保密。”許鹿希有說:“你總能把那兒的信箱號碼告訴我吧,我可以給你寄信!”但鄧稼先卻說:“不行,我們不能通信。”
臨行前,鄧稼先誠懇其事地對許鹿希說:“希希,我的生命就即將送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這個家之后就靠你了。這個工作弄成了,即使是死也值得了!”
以后,鄧稼先便離開了家,一頭躲進了皚皚的沙漠,一離家,就是28年。在往年的宣傳中,常常說鄧稼先一日也沒有回過家。實際,這是一種虛假宣傳。
按照衛視對許鹿希的采訪:
并非完全一天都不回去,也有中間回去,就是他到這個工作由于它保密性質太強了,但是他那種所謂的當時規則也是特別的嚴厲,就是不許接觸這個不許接觸那種,之后甚至于我廣州醫科學院我的朋友不能到我家里去,免得出事。另外就是告誡我說,不要向北醫的領導,就是每位人不是要說明你家里母親干哪些事,那些都不能說,領導要問的話,你就說做保密工作物理學家鄧稼先的故事,真正北醫領導曉得我父親是干哪些事,是在追思會的報紙上。
盡管母親有時會回去,但卻未能顧及家庭,難以照料母親、妻兒。為此,家庭的重任完全落在了許鹿希頭上。許鹿希一邊在上海診所兼任教授,治病救人,研究醫學,為國家培養醫學人才。另一方面,她要照料父母,扶養小孩。
在生活中,許鹿希照料父母,只身將女兒養大;在工作中,她仍然從事人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卓著的成績。整整28年,許鹿希大多數時間都在獨守空屋,但她仍信守別離時互相托付的諾言,默默地做著鄧稼先堅強的后盾。
1986年6月24日,這是個不平凡的日子。一大早,《人民晚報》和《解放軍晚報》便刊登載重要社論,關于“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報導:
“兩彈元勛鄧稼先為了研發我國原子彈、氫彈等核裝備,與妻子許鹿希分別28年,隱姓埋名,堅苦創業,抒寫了“精忠報國”的催淚事跡,黨中央、國務院對鄧稼先院士為國家作出的巨大犧牲表示崇高的歉意。”
看完這篇社論,許鹿希淚如雨下,28年的等待,總算有了結果。她默默承受了一切,承當了家庭的重任物理學家鄧稼先的故事,鄧稼先的成功也有她的一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與鄧稼先一樣偉大。
正當許鹿希打算與鄧稼先安度余生時,卻發覺,父親早已患上了晚期直腸炎,離開只是遲早的事。對此,許鹿希實際早有預感。1973年時,她就給鄧稼先做過驗血,各項指高程得驚人。而到了明天,她才明白,其父遭到了致命的核幅射。
也就是說,剛才才能外貌相伴,現在又要分別了。一時間,許鹿希幾乎要被這個陰天霹靂所擊潰。
然而鄧稼先卻拉著母親的手說:“我并不哀嘆死亡。希希,你不要傷心,生命來自大地,最終還是要回到大地,這是很自然的事。”
在最后的日子里,許鹿希在診所日夜陪伴著母親,仿佛要28年的虧欠,全部塞滿。與妻子,許鹿希雖然有說不完的話。
但是鄧稼先的病況早已未能扭轉,最終病入膏肓。據說母親病重,最崇敬媽媽的兒子典典慌忙從日本趕回,撲在了母親的懷里。鄧稼先吮吸著久未相見的兒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緒,兄妹倆抱頭痛哭。
在已逝之前,鄧稼先像父親提了最后一個要求:
“我死后,不要搞尸體揮別,不要開追思會,不要驚擾太多人。請把我骨灰撒在我母親身后,父親是個偉大的媽媽,她給我的愛太多太多,我對她的陪伴卻太少太少……”
1986年7月29日上午1時50分,一顆球星從上海上空隕落,兩彈元勛鄧稼先與世長辭,年僅62歲。其實他的名子以前鮮為人知,但他對祖國的熱愛與貢獻,將留傳于世。
直至明天,尊敬的、已經91歲的許鹿希院長仍健康得活著,與她的丈夫鄧志平生活在一起,而她的父親鄧志典移居于日本,從事醫務工作。直至明天,許院長一直生活在與鄧稼先一起居住過的小樓房里,從沒有想過搬家。
在接受訪談時,許鹿希一直精神矍鑠、思路清晰,她深情地說:“如果稼先如今還活著,也95歲咯!”
在哪個只有60多平米的小樓房里,一切燈具、擺設竭力保持著鄧稼先在世時的原樣。許鹿希雖然還在等著自己父親歸來,如同她以前等得28年一樣。
到文章最后,陶陶祝愿許院士永遠健康長壽,家庭幸福。謝謝她們為我們明天的幸福所作出的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