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節課
3摩擦小學數學人文教學2003年課程標準版
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了解靜摩擦和滑動摩擦形成的條件和規律,能用公式估算滑動摩擦,正確理解摩擦力突變的條件和相對運動中的位移關系。 該過程和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引導中學生總結摩擦力突變的條件,并應用到實例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體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感受前人研究的科學精神。
2 重點難點
~焦點:摩擦突變。
難點:相對運動中的位移。
3 教學過程 3.1 第一學期的教學活動 1【簡介】視頻:兩本打不開的書
通過《不能分開的兩本書》視頻介紹主題,思考視頻提出的問題。
活動二【活動】探究式教學
通過對教材中圖片的分析分析,探究摩擦力突變的條件,讓中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并得出推論:F push > fmax(最大靜摩擦力)
活動三【活動】摩擦力突變實例講解
將長度 L=1.6m、質量 M=2kg 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一個質量為 m=1kg 的小物體放在木板的最右端。 m與M之間的動摩擦素數為μ=0.2。 對板施加水平拉力 F。 (假設m與M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1)應用F后,如果要從物體m底部拉木板,求F滿足的條件。
(2) 如果保持F=10N,木板能從m底部拉下來多久?
活動四【講座】分析與回答
解析:這道題是關于摩擦力由靜摩擦力突然變為滑動摩擦力的問題。 突然變化的發生應注意最大靜摩擦力的值。
涉及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通常以水平面為參考系。
答案:(1)假設小物體與板的摩擦力為f,小物體的加速度為a1,長板的加速度為a2
對于小物件
f=嗯
f=ma1
長板上有
Ff=ma2
要拉下長木板必須滿足
a2>a1
結合以上公式,我們可以找到F滿足的條件
F>u(M+m)g
(2)設小物體的位移為x1摩擦力計算公式中u是什么,長木板為x2,將其拉下所用時間為t
那么x1=1/2a1t2
x2=1/2a2t2
有圖可知:x2-x1=L
結合以上三個公式得到結果
活動五【活動】本節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講摩擦力從靜摩擦突然變成滑動摩擦。
我也知道突變的發生要注意最大靜摩擦力的值
最后討論了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通常以地面作為參考系。
活動六【作業】作業
課本習題
3摩擦
課程設計 課堂記錄
3摩擦
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1【簡介】視頻:兩本打不開的書
通過《不能分開的兩本書》視頻介紹主題,思考視頻提出的問題。
活動二【活動】探究式教學
通過對教材中圖片的分析分析,探究摩擦力突變的條件,讓中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并得出推論:F push > fmax(最大靜摩擦力)
活動三【活動】摩擦力突變實例講解
將長度 L=1.6m、質量 M=2kg 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一個質量為 m=1kg 的小物體放在木板的最右端。 m與M之間的動摩擦素數為μ=0.2。 對板施加水平拉力 F。 (假設m與M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1)應用F后,如果要從物體m底部拉木板,求F滿足的條件。
(2) 如果保持F=10N,木板能從m底部拉下來多久?
活動四【講座】分析與回答
解析:這道題是關于摩擦力由靜摩擦力突然變為滑動摩擦力的問題。 突然變化的發生應注意最大靜摩擦力的值。
涉及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通常以水平面為參考系。
答案:(1)假設小物體與板的摩擦力為f,小物體的加速度為a1,長板的加速度為a2
對于小物件
f=嗯
f=ma1
長板上有
Ff=ma2
要拉下長木板必須滿足
a2>a1
結合以上公式,我們可以找到F滿足的條件
F>u(M+m)g
(2)設小物體的位移為x1,長木板為x2,將其拉下所用時間為t
那么x1=1/2a1t2
x2=1/2a2t2
有圖可知:x2-x1=L
結合以上三個公式得到結果
活動五【活動】本節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講摩擦力從靜摩擦突然變成滑動摩擦。
我也知道突變的發生要注意最大靜摩擦力的值
最后討論了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通常以地面作為參考系。
活動六【作業】作業
課本習題
標簽:摩擦,教學設計摩擦力計算公式中u是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