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2021
四十四年,
中考一個國家命運的拐點,千百萬個人生轉折
1977
1977年12月10日的中考,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次夏季中考。這三天,570多萬從農村、工廠、部隊走來的年青人,懷揣著難得的名額和奮發的意氣,直奔考場。最終,27萬年青人在第二年的夏天,邁入了夢寐以求的學院校園。
1978
這一年的中考,全省首次施行統一命題,分省投檔,這一考試制度基本沿襲到現今。
這是一張珍稀的1978年中考成績通知單,408分的總成績在當時可謂學霸。
1979
這一年“而立”之年的中國,在變革開放的號角下,抖擻精神。這一年開始,中考的日期定于7月7-9日召開,不僅1983年外,仍然施行到2002年。
1980
這張舊照攝于當初開考前的考場,兩名女孩正在攀談。他們的微笑給陰郁的考場帶來一絲輕松的氣息。
面對著未知的考試與前程,又有幾個人才能真正輕松上去呢?
1981
這是1981年,廣場華燈下,備考中考內容的青年。知識改變命運!這一信念,越發堅定地植根在年青人心中。
1982
這一年,馬云第一次出席中考。志氣昂貴的他,在志愿表上填了上海學院,不過遺憾的是他當時的物理只考了1分。次年中考,他的物理也只考了19分,不甘愿的馬云選擇了“第三戰”。這第三次中考,他的物理總算考到了79分。但遺憾的是,他的總分與專科線還是差5分。不曉得是不是黃天不負苦心人,因為同專業招生人數未滿,馬云最終步入了北京師范大學專科,被調劑步入英語專業。
1983
這一年的中考習作題。第一次出現了一幅動漫,這幅題為《這里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的動漫,描畫了一個人掘井,挖了好多次,都在快接近海面的時侯舍棄。這道題的出現,給當時習慣了按照一段材料或一個命題開始寫作的考生們來了個措手不及。
曾兼任過中考閱卷的上海數學特級班主任薛川東追憶,當時不少考生沒有真正讀懂這幅動漫,有個中學生在習作中寫了“一個農村的壞分子,要把公社的水壩挖穿,幸好沒有挖穿,不然就出大事”的故事,讓閱卷的老師們看得哭笑不得。
1984
10月27日,報考出席北京市副總會舉行的中考備考培訓班的年青人,將報考大廳圍得水泄不通。
1985
這一年,中考奔向降低中考課目的變革方向發展,也是在這一年,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弄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并存的“雙軌制”。
1985年中考前夕,上海171小學的王琳和一位女孩隔著幾張桌子低頭看書,她們在談戀愛,后來考入同一所學院,離婚、離婚。相片記錄了一對戀人稚嫩的求學歲月。
1986
“黃岡高中”,是一個提起“高考“就不得不提的“神話”。這一“神話”,在1986年,幾乎達到顛峰。當初,荊州學校中考升學309人,升學率達91.4%,600分以上高分者達30人,占全國1/9,且涵蓋理科第一、二名,工科第一名。打著“黃岡”旗號的試題、輔導書,以“偏、難、怪”著稱,即便是好多人中學生時代的惡夢。
1987
這張老相片,記錄了中考結束的考生們,興高采烈地走出考場的場景。
雖然是30年前,這場面看起來和明天也并無兩樣。
1988
這一年,遼寧中考第一次發覺了剽竊習作。按照中考英語命題專家高朝俊曾在其書《高考習作這些事》中的描述,這一年的中考習作要求以“習慣”為題,在選擇“樣卷”的過程中,你們一致覺得一篇記敘類的文章寫得太好,判為一類卷上等。在把“樣卷”發到閱卷班主任手里之后,就有教師來反映,這是一篇剽竊之作。那時侯可不像現今這樣,把“疑似剽竊”的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百度”一下,把搜索到的有關文章對比一下,基本上就可以得出推論。閱卷組只好在請這位老師追憶了原文出處后,派了幾位班主任,把近5年的《人民晚報》和《中國青年報》都搬了下來,一份份地找過去。總算,在1984年5月17日的《中國青年報》上找到原文。于是那篇文章被判為“抄襲”,得了很低的分。
在中考恢復10年后,整個社會學習的熱情越發攀升,這是大年初四的北京,求知的年青人令圖書館的自習室座無虛席。
1989
這一年,國家科委下發《普通高等中學招生全省統一考試標準化施行規劃》,標志著標準化考試即將步入施行階段。至此,中考這根指揮棒形成了空前的指揮效應。標準化考試使得全省的基礎教育都不得不跟隨應試方向走。標準化考試派生了標準化答案,后來就用上了閱卷機器。
像這樣70年代的中考閱卷現場,漸漸地就看不到了。
1990
當初10月,國家科委啟動“三南變革”,四川、海南、云南三省將過去中考的文理科分組變為文史、理工、醫農和地礦四類,每類只考4門,而這一重大新政的宣布,離次年中考只有不到9個月時間。無數人命運由于這一紙文件而改變。
直至明天,中考的內容和方式仍在不斷變化。“上榜”這件事,對每個考生都飽含了變數。
1991
在中考前不到三個月,國家科委召開了記者招待會2015湖南物理高考,即將宣布:從1991年開始,在全省推行普通中學結業會考制度。會考本來只是學業水平考試,然而后來,為了提升升學率,一些地方根據會考成績將一些中學生提早清除“出局”,不被準許出席將要到來的全省統一中考。
1992
這一年,劉強東報考了山東聊城的中考狀元。據《年輕就是要:活出你自己》一書中描述,劉強東的小時候的夢想是從政,做校長,惠及一方。當時,以他的成績完全可以上復旦學院化學系,但他早早已在補報志愿時,舍棄了北大化學系,填寫了人民學院社會學系。那時侯的他輕率地認為:進了人大能夠當官,而社會學又是統管一切“小學科”的“大學科”。可惜的是,在入學昨晚,劉強東的美夢就破碎了。由于同系的師兄告訴他,社會學與從政無關,但是就業狀況在人大排倒數第二,僅次于人口系。
在明天,中考專業與就業不對口的情況,已經不是哪些新聞了。
1993
這一年,國家科委大手一揮,開始在各省市中鋪開“3+2”高考課目設置,即文史類考語、數、外三科加政治、歷史二科,理科考語、數、外三科加化學、化學二科。這些課目設置仍然延用到2000年。
這是一張1993年的中考政治試題,這樣的卷面設計,讓人格外熟悉。
1994
這一年,全省37所重點高校試行并軌制收費,逐漸構建起“學生念書自己收取部份培養費用、畢業生多數人自主擇業”的機制。原先國家發生活費相當于“國家黨員”的學院生身分,自此要自己出錢讀書。
山東山峽壩區三斗坪鎮東文廟村黎開英的女兒望軍在1994年全省中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績考入復旦學院車輛工程系,鄉親們紛紛來到他家慶賀。金榜題名給這個農村家庭帶來了無上的榮耀。
1995
正式步入考場的考生正在考場外進行著最后的溫習。
1996
動漫習作題再一次出現已是1996年。當初的中考習作題目給出了“給六指做整形放療”和“截錯了”兩幅動漫,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被評價為抨擊現實,直面社會陰郁面。由此引起教育界與醫務界的一點不愉快。
1997
7月28日,南寧。放榜了,許多中考生落榜。國家辦的學院有限,社會辦學的學院便應運而生。
這是招生咨詢會上,替母親選中學的家長。
1998
這年中考結束后,一位考生在清除自己的學習資料。厚厚的資料摞上去,超過了姑娘170分米的臂展。
1999
世紀之交的1999年,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院校擴招。“幸虧我媽沒早生我一年!”,當收到學院投檔通知書時,太多應屆中學結業生發出了這樣的感觸。這一年,院校招生比列飆升至47.4%,而直至6月時,許多考生尚不知會有此意外之喜。擴招,給了好多人圓夢學院的機會。
這一年的院校擴招引起了“大學新生潮”。圖為北京學院“迎新”場景。
2000
這一年,筆記本和互聯網還是稀罕物,坐落廣州東引橋的百腦匯筆記本城,一大早就有許多考生和父母來到這兒,排隊等待免費上網查分。據工作人員說,一個早上就來了近千人,查完了分數,每位人的表情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2001
這一年,中考取消了考生“未婚、年齡不超過25歲”的限制,這給無數大齡考生以驚喜和機會。
以炒股為生的黃順鋒做夢也沒有想到此生還有機會出席中考。他同諸多大齡考生一樣,成為中考政策策的第一批獲益者。
2002
7月7日,北京市92800多名考生連夜走入全市3800多個考場出席中考。
而首場英語考試的習作“面向大海”,因取材范圍過大,頗讓部份考生倍感無所適從,紛紛表示心中沒底。那位女孩剛出考場,便向父親哭訴。在“吐槽”還未被發明的時代,當時的考生也就未能享受到集體吐槽中考試卷的樂趣。
2003
這一年,教育部決定將中考時間提早1個月2015湖南物理高考,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中考總算揮別嚴冬。678的譯音是“錄取吧”,這一年,全省爆發了大面積的非典疫情,想要進考場,還必須先過“體溫測試”這一關。
2004
6月7日,63歲的“爺爺考生”鄒偉敏在四川南充嘉善二中考點出席考試。像這樣的大齡考生,現在并不罕見。
學院是一個美麗的夢,而這個夢,并不只屬于年青人。
2005
這一年,廣西中考狀元李洋“夢斷北大”,引起了全社會對“高考移民”及“高考公正”的大討論。
當初,李洋先是被告知中考分數廣東理科第一名,海天中學還掛出顯眼的橫幅,慶賀李洋取得好成績。
眼看就要實現上北大學院的夢想,但由于有人舉報,他在云南就讀未滿三年,不符合廣東省考取大專第一批高校的要求,被取消了投檔資格。
李洋后被臺灣城市學院投檔。
2006
6月7日,上海金陵學校河東中學的老師,在開考前,獻給每個考生一個貼有“心會跟愛一起考”的蘋果,祝愿考生“平穩考出豐碩成果”。
一個蘋果,代表問候,也隱約投射出班主任群體在面對中考時的恐懼。
2007
中考,無時無刻不在挑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雖然,誰家還沒有個要中考的女兒呢?
2007年某公汽公司出動公汽車免費接送考生,但是在考場外設置了車箱服務站,讓父母毋須在酷暑里等待,可以上車免費飲水和休息。
2008
7月3日,成都水災災區延后中考舉辦。在成都人民診所的“病房考場”內,4名東汽小學考生正在填寫答題卡。
【樹兒微刊】
2009
中考結束,廣州省四位“狀元”騎著高頭大馬,帥氣巡街。中考催生出一種“狀元經濟”——狀元筆記、狀元錯題、狀元食譜……只要跟“狀元”沾上點邊,就會賣的還不錯。
2010
中考結束,其實是多年從未見過的微笑盛開在考生和父母的臉頰。花束、擁抱,毫不吝嗇。中考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亞于一場戰爭,所有人都如釋重負。
2011
中考那天,工地停工了,車輛不鳴笛了,就連大叔們都不跳廣場舞了,整個社會,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向考生釋放善意。一位考生在的哥、交警察等人的愛心接力幫助下前往考場后,不禁感動地哭了下來。
2012
6月8日上午,中考語文聽力考試。緊挨到上海市九中中考考點的公路上,考生父母排成一排,擋住馬路,指揮過往的單車、電動車繞路而行,以免噪聲影響考生的考試。中考,從來就不是只考中學生的。
2013
每年臨近中考,父母為了考生,做盡各色祈愿,企圖為中考之戰的勝利降低一塊砝碼。2013年5月13日,四川省德陽市,當天是民間傳說的文殊大士生日,考生父母抵達當地劍山風公園——文殊大士廟上香祈愿,求大士保秀則女考出好成績。
2014
臨考前幾天,重慶巴城部份中學考生,用撕書、扔書釋放壓力,迎接中考。
2015
2015年6月5日下午8點8分,一年一度的平頂山市毛坦廠學校送考開始。42輛送考大巴載著數千名高一考生,
從這個堪稱“亞洲最大中考鞋廠”的中學駛出。送考車的車頭車尾都坐著穿白衣服的中學生,有中學生打開后窗,喊著毛中必勝,父母們手持空色旗幟為高一考生吶喊助威,場面非常壯美。
2016
中考是許多中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試,為了維護中考公正性,反作弊工作也在不斷從“人防”向“技防”升級。國家教育考試作弊行為納入民法之中,致使2016年中考被社會評論為:“史上最嚴中考”。
2017
2017年6月8日凌晨5點10分,最后一門外語考試結束,女兒們歡呼著沖出校旁邊,門外父母們紛紛抬起手機拍下這一幕。一些考生將老師和朋友抬起,拋向空中,打起V形手勢以示慶賀。
2018
2018年中考即將拉開大幕,
首批“00”后考生們集體現身進入考場。莫言在《陪孩子中考的這一整天》一文中,寫中考那天母親的心情:“從7點開始,父親就一趟趟地跑衛生間。對于中考,莫言只能感嘆說,中考很壞,但沒有中考更壞。
2019
6月8日,中考結束時,四川一中旁邊,曾發生催淚一幕:一個穿紅色T恤的男人,考完最后一場英文,腳步輕柔地走下來,大步來到在考場外守侯的父親面前。父母還沒反應過來,女孩撲通一聲下跪說:“媽,感謝您,這種年您辛苦了”。母親一把將女兒抱在懷中,現場爆發出縷縷掌聲。跪地女孩叫王恒杰,是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他直言,中考完的那一跪,不是企劃,不是炒作,是他不論考好考壞,都要送給母親的禮物,謝謝爸爸給了他最好認知。
6月23日,蕪湖中考成績公布,王恒杰考了635分,高出四川理科一本線139分,盡管不是狀元,但可謂優秀。
2020
2020很難,疫情讓中考延后了一個月,風雨無情人有情,本身早已開局艱辛,過程還飽含艱辛。洪災席卷、暴雨延考、公交墜江…這一樁樁、一件件,更像是對所有人的考驗。
2021
這是2021年6月7日中考首日,南寧二中和西安第三一中,考生們有序入場。
44年漫漫中考路,忠實記錄了家國面貌、時代演進。你我都曾是這千軍萬馬中的一員,這條路沾滿了幾代人的眼淚、歡笑。寫滿青春,寫就命運。車輪不會停下,故事未完待續……來源:中學生心理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