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客機比造客機還難,修理師上崗前需“過五關斬六將”
文/圖羊城派記者周聰
通信員陳群輝麥曉璋
你曉得客機如何修嗎?日前,首屆兩岸暨臺灣職業高校客機修理基本技能約請賽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大學白云機場分校舉辦。來自日本、香港、浙江等地的6所職業高校7支代表隊展開激烈爭奪。
業內人士說,目前我國每年降低300架新客機,平均每架客機須要配備二三十人,客機修理人員仍然較為短缺。
兩岸青年切磋修客機手藝
這次大賽是以客機修理基本技能為主要大賽內容的職業高校技能大賽,由北京航空職業技術大學、廣州客機修理工程有限公司、中華民航產業發展商會共同舉行,北方民航公司工務工程部協辦。
香港中華科技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大學(青衣校區)、上海航空職業技術大學等6所兩岸暨臺灣職業高校(代表團)7支代表隊展開了激烈爭奪。
賽事以國際航空領域民航修理標準文件為基本根據,評定聯賽成績,考察參賽選手對客機修理基本技能的規范性和熟練性。最終團體銀獎由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大學獲得,上海航空職業技術大學和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大學各自獲得兩項個人銀獎。
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參賽師生表示,此次比賽為兩岸和臺灣地區民航類高校搭建了一個開拓視野、展示能夠、相互學習的平臺,提高了客機底盤基本修理技能、規范化操作能力以及民航修理職業操守水平。
解密客機修理師:
修客機比造客機還困難
客機每天平均飛行多少小時?一次航行客機要經歷多少次檢修?對普通人來說坐客機可能大都經歷過,然而當走下客機后,客機要經歷些哪些,恐怕大多數人都一無所知。
上海客機修理工程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總監蔡傳文說,客機修理師們往往自比大夫,修理客機就是給客機看病,既要把已知的故障排除,還要對客機“體檢”,找出埋藏的“疾病”,防患于未然。
“就像做放療一樣,在沒下刀之前,你不曉得會面對哪些樣的情況。”蔡傳文直言,客機修理比制造還難,由于制造是標準化的流水作業,而修理過程突發狀況多,意外多。
“與車輛修理不同的是,客機修理更來不得絲毫馬虎。車輛出現故障還可以停到街邊再檢修,客機一旦帶故障上天飛機維修專業,還會出現很嚴重的風波。”
要成為給客機“看病”的“醫生”并不容易,必須把握基礎和基本技能,還要把握不同型號的修理技能飛機維修專業,獲得授權。蔡傳文說,以她們公司為例,一名剛才從中學相關專業結業入職的中學生,必須經過起碼1年的培訓就能取得公司的上崗證。
除此之外,假如要成為有權判定客機可以飛的中級客機放行人員,還得報考航空局頒授的民用民航器修理人員基礎執照,并進行相應型號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