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廣東省政府印發了《陜西省推進普通高等中學考試招生綜合變革施行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標志著我省中考綜合變革工作全面啟動。
6月27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湖北省中考綜合變革施行方案新聞發布會。會上簡略介紹、解讀了我省《實施方案》的有關情況。
青海省教育考試院教授辛華介紹,2025年,云南“3+1+2”新中考,將有12種考試課目組合供考生選擇。“1”選擇數學、歷史是由于這2門學科是人文和自然學科的基礎學科,利于院校對中學生的培養。“3+1+2”新中考變革后,歷史、物理使用原始分記入考生總成績,再選課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課目中的2科)使用等級分記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陜西省推進普通高等中學考試招生綜合變革施行方案》
具體內容
從2022年冬季入學的
初中一年級中學生起開始施行
根據試點先行、分步施行、有序推動的總體要求,自2014年廣東、上海啟動首批變革試點以來,中考綜合變革早已經歷了8年、21省的探求與實踐,制度的設定已漸趨成熟。經教育部批準,廣東省作為第五批啟動中考綜合變革的8個省(區)之一,從2022年冬季入學的中學一年級中學生起開始施行。
2022年全面啟動
2025年整體施行
《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舉措三個部份。明晰了我省中考綜合變革從2022年全面啟動,2025年整體施行。回答了“考哪些”“怎么考”“怎么招”等關鍵問題。打破了傳統的文理科“固定組合”考試模式,給了中學生更多的“選擇權”。改變了根據統一中考成績投檔中學生的模式,向“兩根據、一參考”招生投檔模式轉變。突破了單一中考投檔路徑,向“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投檔”的考試招生模式轉變。
《實施方案》改革內容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學業水平考試分為
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
(一)建立普通中學學業水平考試制度
一是明晰考試類型和根據。從2022年冬季入學的高三年級中學生開始,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是普通中學中學生結業以及中學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根據,也是高職高校分類考試招生投檔的根據之一;選擇性考試成績是院校投檔出席統一中考考生的重要根據。
二是明晰考試對象和課目。普通中學在校中學生均須出席合格性考試,中學階段教育其他中學在校中學生和社會人員也可出席合格性考試。合格性考試課目包括國家普通中學課程方案設定的14門課目。選擇性考試課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等6門課目。中學生依照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院校招生專業選考課目要求,在歷史和數學課目中首選1門課目,在其余4門課目中再選2門課目出席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合格方可出席其對應科目的選擇性考試。
三是明晰考試組織和成績。合格性考試每年組織1次,合格性考試課目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呈現。選擇性考試每年組織1次,時間安排在統一中考課目結束后進行,成績當初有效。
綜合素養評價包括5個方面
(二)建立普通中學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制度
《實施方案》對進一步規范普通中學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提出了明晰要求,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質、勞動與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普通中學分校依托電子化平臺實事求是、客觀公平地記錄中學生綜合素養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為院校招生投檔提供參考。
青海省推行“3+1+2”模式
(三)推進普通高等中學考試招生變革
一是明晰統一中考課目。我省推行“3+1+2”模式,
“3”即統一中考課目:
為英語、數學、外語3門;
“1”和“2”為選擇性考試課目,其中:
“1”指從數學或歷史課目中選擇1門首選課目,
“2”指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再選課目。
|共有12種選科組合形式|
總成績滿分750分
二是明晰考生總成績。考生總成績由3門統一中考成績和3門普通中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3門統一中考課目使用原始成績記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擇性考試中首選課目(化學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記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再選課目按等級分記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自2025年起除提早批次外
分本、專科兩個批次投檔
三是明晰招生投檔形式。自2025年起,除提早批次外,分本、專科兩個批次投檔。普通院校招生按化學課目組合、歷史課目組合兩類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錄取,采用“院校專業組”方式推行平行志愿投檔。
(四)進一步建立高等職業高校分類考試招生
將高等職業高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院校相對分開,推行“文化素養+職業技能”評價方法。明晰面向普通中學結業生、中職中學結業生、具有中學同等學力社會人員的評價投檔方法,建立從中學結業生中招收三年制中高職銜接的培養模式,建立中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職業教育互相銜接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
《實施方案》的主要特征
《實施方案》貫徹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布署,既吸收借鑒了先行變革省份的成功經驗,又結合本省實際,提出變革具體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特征:
一是加強頂樓設計。通過中考綜合變革,對小學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綜合素養評價制度和高等中學考試招生制度等進行了整體設計新高考物理,突出了系統性和整體性,產生了貫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多類型、長鏈條、全方位的綜合變革。
二是堅持育人為本教育理念。本輪中考綜合變革,從小學教學、考試評價、招生投檔入手,通過“教、考、招”三個環節的變革,重視對中學生進行綜合性、發展性評價,充分保障了中學生依照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學習課目、報考專業的權力,產生了愈加有利于中學生健康成長、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推動科學選才。根據中學生興趣愛好和院校招生專業選考課目要求,由中學生自主選擇考試課目,將院校專業培養與小學教育教學有機銜接上去,降低人才素養結構的多樣化和考試形式的多樣性。同時,舉辦綜合素養評價,改變以考試成績為惟一標準評價中學生的做法新高考物理,扭轉唯分數的評價導向。
四是確保公正公平。《實施方案》把推動公正公平作為變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構建完善機會公正、程序公開、結果公平的考試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