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寧/九年級數學班主任
雨花區骨干班主任、教學標兵;
榮獲廣州市評比級銀獎;
榮獲廣東省視頻類銀獎;
多次在國家培訓、區市教研活動中做示范觀摩課和講座,是省培訓、國家培訓特約專家;
多次參加畢業班,成績優異
理科綜合(化學)試題解析
2023年,四川省高考文綜數學部分試卷仍堅持“穩變”,基本保持原有試題結構和題型分布。 加強了基礎知識和基礎應用的考試。 這套試題由易到難,涵蓋范圍比較全。 同時,也凸顯了試卷的選擇性。 它可以區分不同層次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注重中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卷整體難度與2022年相同,部分題目分辨率更高。
選擇題(15-22題):注意觀察情況,仔細檢查。 第十五題與中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以青少年體育為背景,以粗細、質量、溫度、時間為方向,考驗中學生估算常見化學量的能力。 16個問題從清澈的湖泊和可疑的淺水區出發,考察光的現象。 都是以教材中的插圖為背景,引導教學回歸教材,加強基礎內容的融合。 第十七題聚焦現代科技發展,突出課程育人理念,以神舟十五飛背景為背景考察聲波、電磁波知識,提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科技強國。 電、磁18題,實驗和圖片均取自教材,融會貫通,讓人感覺熟悉又耳目一新。 要求中學生準確掌握課本知識,并注重梳理和總結。 第十九題以短池速滑為背景,全面考察參考物、慣性、力和運動。 內容比較全面,包含的知識點也比較多。 第20題仍然是凸透鏡成像的預期規律。 有常規成像規則、圖像連通性檢查、鏡頭部分遮擋、鏡頭焦距更換等。 材料來源于課本上的實驗和課后練習,為班主任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具有指導意義。 第21題壓難度大大增加,強調對數學規律的理解和準確性。 特別是最后一個選項不應忽視液體密度對壓力的影響,考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22題不再決定表格的選擇,難度略有降低,涉及歐姆定理的簡單估計。 水表位置的變化引起電路的變化。 在此基礎上,電流與電功率比的定量分析還是比較困難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分辨率。
填空部分(第23-27題):框架不變,但難度增加。 第23題以課本插圖為背景考察流體浮力和機械能,展示知識的融合。 第24題考查家庭電路的連接形式和插座的安全使用。 不再是電能表,難度加大。 問題 25 檢查杠桿的平衡和力臂的繪圖。 26題力學涉及比熱容、內能變化、熱量的估算。 問題 27 研究能量和能量轉換。 知識點取自課本,比較基礎。 填空部分可以稱為“發送子題”。 提問和測試的方法是最基本、最常規的,有些空白比較容易混淆。 教學中班主任要多角度突破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中學生理解和落實的準確性。
綜合估計部分(第37-38題):仔細、全面地審題。 37道熱測題與近年來浮力與壓力結合的考核方法有很大不同。 這里不涉及滑輪架及其機械效率,而是與以家庭卡車為背景的實際生活更加密切相關。 難度不高。 很好,但是中學生的得分率可能不高。 第一題是浮力,要注意尋找受力面積,考察中學生的考題能力。 第二題要求中學生看懂標志,正確理解平均速度的含義。 第三個問題結合了熱機的效率、燃燒的柴油量以及做功的牽引功率。 整個問題非常全面,知識跨度非常大。 第38題是熱估算,電路簡單,圖像顯示鎢絲內阻在變化。 中學生需要從圖像中挖掘出足夠的信息。 同時考查分類和討論思路,要求中學生認真審題,從電路的安全性出發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最大和最小電壓,進而求解電阻值。
事實上,2023年高考試卷數學綜合試題以教材為依據,凸顯新課程理念對數學教學的推動作用,不僅考驗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更考驗中學生的能力。使用知識。 注重命題情境化,突出能力應用,注重核心素養。 知識廣度和試題結構基本穩定,不失原創性。 考試方向準確、覆蓋面廣,針對不同層次的中學生考試到位。 為中學選校提供了良好的依據,為中學教學指明了方向。
歐陽桂寶/九年級物理老師
學校一級班主任物理競賽題目初二,榮獲全省教改優秀班主任稱號,山西省首屆實驗創新大賽銀獎,在廣州“名師工坊”做過示范課多次榮獲橋南區、雨花區比賽銀獎。 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多篇論文,在燕趙日報招生名師講座發表文章,受聘為湖北省國培導師,并作省國培報告講座。 廣東中央電視臺數字電視臺互動課堂、雨花區骨干班主任、美育工作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
理科綜合(物理)試題解析
對測試問題的一般評論:
石家莊省高考理科綜合物理(含綜合部分)試卷保持了四川省文學綜合命題的一貫風格,穩中求變。 無論主要內容、試卷結構、題型分布如何,每道題的分數基本不變。 力求以不同的形式呈現試卷的背景。 與2022年相比,有以下幾個變化:
1、實驗操作中問題1和問題2的順序發生了變化,情況被降低。 取一定量的液體,加熱至沸騰;
2.在第6題熔化流程圖的檢查中,數據的分析處理放在了本題中,而原估算題中數據分析的難度增加了;
3、整體難度上,28、30、35、36題相比2022年略有增加,更容易中學生上手和評分。
具體分析:
1、結合實際,重視基礎考試——體現物理知識主體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試題內容涵蓋面廣,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如第2、3、4、5、8、9、10、12、29題。素材均來自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中學生都熟悉。 縱觀近年來期中考試的趨勢,考查物理核心知識越來越突出,如合成材料、常見物質的性質(氮、氫、水、二氧化碳、金屬、酸等)。 -堿鹽)、化學術語、質量守恒原理、溶解度、金屬活度序列、分子特征、物質分類、化學方程式等,主要知識不變,加強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2、加強實驗考核和貫穿過程——體現實驗探究對中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的價值。
本套試卷共7題,從實驗的角度考察學科知識和技能,累計分數為23分。 其中,第一題考察基本操作,第六題考察熔解流程圖,減少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第十題考察分子的特性,第十四題考察實驗現象和原理的分析,以及第28題考氫氧化鈉與氧氣的反應探究、浮力在數學知識中的應用,30題考濃鹽酸的稀釋、二氧化碳的產生和性質,35題考二氧化碳的產生、氧氣的性質,氯化物鹽和酸的反應,數據傳感分析中的數據圖形。 《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以科學探究和物理實驗作為大概念來指導,更加全面、突出地體現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主要形式,展示物理實驗探究的思路和技能,培養物理實驗探究的能力。科學思維。
3、突出能力應用,注重核心素質——體現新課程理念對物理教學的助推作用。
1、獲取信息的能力。 試題(物理+文獻復習部分)的圖片和表格信息多達14張,第5題為物理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第1、14、28、30、35題為圖29。 36題圖30為實驗裝置測試,6題熔解流程圖,7題坐標圖,31題框圖,35題實驗探索中表格,考察圖像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這是去年綜合物理部分的一大亮點。
2、知識應用能力,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突出物理始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縱觀近幾年的期中考試題,幾乎每一道題都有一定的知識背景物理競賽題目初二,不存在無題的情況。 高考是一種引導,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核心品質。 例如,問題2中的材料應用、問題4中的熒光燈鍍膜、問題5中粘土的烘烤、問題29中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問題2中徒步運動中氫供體的研究等。第35題,都證明了物理性的實用性。
3.邏輯推理能力,第31題的框圖推理考察了8種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類似于22年的風格。 闡述了該物質產生的背景,是轉爐煉鋼主要反應的知識網絡構建。 另外標題中的 只指出省略了反應條件,而沒有省略對反應物和產物的進一步分析。 BDG是轉爐煉鋼原料的主要成分,G是紅黃色氧化物。 候選人更容易上手。 事實上,中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
對今后教學的指導:為理解和滲透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素質,班主任在平時教學中高度重視雙基教學,規范物理術語,搞好實驗教學。 除了通過實驗激發中學生的興趣外,更要注重實驗教學。 對目的、原理、現象等的分析,引導中學生學會構建知識網絡,建立常見物理物質之間的聯系。 由于物理知識點多、分散的特點,班主任通常引導中學生學會積累和整理,構建知識網絡,將分散的知識組織成串,并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