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省性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變革試點,廣州、浙江2014年啟動的中考變革將在2017年迎來第一批結業生。日前,廣東10月學考選考成績公布,對2017年的杭州考生來說,這是她們最早曉得的一部份中考成績。與此同時,一篇名為《浙江中考變革是一場慘劇》的文章在網上迅速傳播,教育專家、教育管理者、家長、老師紛紛加入到爭辯之中。
新中考方案改變了哪些?圍繞變革舉措,以父母中學生、學校班主任和地方教育部門為主體的三方進行了如何的博弈,變革是否要堅持下去?記者進行了調查。
節奏更加緊張,應考更講策略
“以前據說初一隨意學,高中鞏固,初三沖刺,可實際上,我認為高中就得沖刺了。”溫州某小學的姚洋這么描述新中考給自己帶來的體味。
令姚洋緊張的,正是河南學考選考的時間安排。根據變革方案要求,廣西省在每年4月與10月分別組織兩次學考選考(除英語、數學之外的課目)浙江新高考物理賦分,在整個中學階段,每位中學生的每一課目都可以考兩次,并自己選擇計分的選考課目。與此同時浙江新高考物理賦分,成績估算也不再以卷面分數為準,而是以等級估算:在學考合格前提下,從起點賦分40分到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位等級分差為3分。等級是根據成績在當次考試的排行確定。如成績在當次考試排行的前1%,賦分100分;排行在前2%,賦分97分,以這種推。
“我就是按部就班跟隨中學學,另外在外邊上了輔導班。現今每周只有周六晚上休息,其他時侯都在上課。”姚洋認為這是拼搏的過程,“沒感覺委屈吧,總之中考怎樣都要拼一把。”
而“拼一把”在中學的層面有更多的技術內涵,各個校區都在研判怎么運用規則獲得更好的成績。諸如,2015年10月的第一輪選考中,廣州某學校高中(6)班就通過“排兵陣型”成為贏家。在全班40人選考物理的情況下,10人獲得滿分,90分以上27人,全班平均分為96分。校長蘇老師介紹,第一次選考,好多好中學生顧忌會多一些,而他的中學生決定去拼這個機會。“這是新中考等級賦分給與我們的機會,好多人不出席第一次選考的理由是課時沒教完,但我們發覺,雖然分數與課時是否上完并無絕對關聯。”蘇老師說。
無獨有偶,“田忌賽馬”的策略在一些相對普通的中學取得了更好的療效。在同一次考試中,北京某學校高一年級500多人中有150人出席了技術課目的選考。該校黃院長介紹:“學校生源不占優勢,選考數學、化學等課目基本沒有優勢。我們就打個時間差,首考就選考技術課目。因此,中學把先前高中開始的通用技術課程提早到高三,和信息技術課一起上。師資緊張,就從學校聘請老師,減輕一些其他學科課時。”
一位老師為記者剖析了通常的應考時間圖。“高二10月的考試,你們都沒打算好,把學考不計分的課目先考掉。高中4月的考試,主攻選考,初一10月第一次英文中考加補充選考。”
變革需堅持,試點漸建立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關于糾正部份普通中學分校違反教育規律和教學要求錯誤做法的通知》,對部份中學趕搶進度、停課搞“學考戰役”、延長教學時間占用午間時間和節假日時間備考等情況,明晰要求糾正。
上海某小學父母陳男士有一對胞胎正在讀高二,她對新中考變革的心態相對平和。“從父母的角度看,雖然希望中學能多開課,綜合統籌,否則我們還得到外邊花錢上課。”陳男士對記者說,“以前我們只輔導物理和英語,如今又報了學考、選考的提速班,雖然壓力還蠻大的。”陳男士認為,變革意圖是好的,但落實中有誤差。“比如,我主張女兒全面發展,新中考方案也是這個精神,規定10門都得考。但實際上,卻要求中學生剛上高一就得把計分的選考課目和發展方向定出來。可上學院還有轉專業的呢,過早確定計分課目,實際上更令考生緊張和彷徨。”
“最初三三年新政的執行可能會有誤差,也會不斷出現新問題。但模式產生后,相信問題會被逐漸解決。”杭州校長河中級學校班主任楊春林說。
中國人民學院院長李立國覺得:“新舊中考對比,新中考選擇權大了,但中學生未來要承當的風險與責任也降低了。部份父母及中學生不知怎么選擇課目以應對考試形式的變化,因而有意見和疑惑,這都很正常。我相信隨著中考變革的持續推動,這些疑惑、憂慮在實踐中會漸漸減輕。”李立國同時強調,師資配置合理化、分層分類教學和走班制的探求建立、綜合素養評價制度設計,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努力方向。
廣州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則早已定出來了,我們接出來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方案落實好。我們將密切關注施行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并做出調整。這也是試點的意義所在。”
方向早明晰,“高招”要銜接
“我的兩個兒子都選了化學,其實壓力也會比較大,由于不少成績好的朋友也選了化學。”盡管這么,陳男士堅持覺得,不能為了多考些分選擇小眾。“高中還是打基礎的階段,化學是好多學科的基礎,否則上學院后好多課程想學也學不懂了。”
取消文理分科后,起初按文理科投放的院校投檔名額改由院系決定。“舉個反例,清華2017年在杭州招收地質學類專業要求選考數學、化學,也就是說只有選考了這兩門的中學生才有資格考取清華地質學類。”某院校招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給了招生院系很大的自主權,選擇適宜自身培養須要和對專業有一定興趣的中學生,有利于學院階段更有效地舉辦人才培養。”
“高校招生自主權得以落實,院校按照自己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須要,確定招收選考課目的中學生,摒棄分分計較的傳統格局,符合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李立國強調。
據統計,2017年計劃在廣東招生的各院校所有專業(類)中,54%不限選考課目,46%設限選考課目,其中設限為3門的占33%,2門的占8%,1門的占5%。根據傳統文理分類,選擇數學、化學、生物組合的考生可選考95%的專業;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組合的考生可選考66%的專業,比現行中考34%的選擇面高出近一倍。
而按照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的數據,選擇老理科(物化生)的中學生由60%驟降到17%,老工科(政史地)由40%增長到10%,文理分科限制取消后,更多中學生選擇了融合發展。
“改革擴大了中學生選擇權、學習自主權以及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權力,打破傳統的文理分科界限,真正使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課目,有利于中學生特長發展。”李立國說。
對于一些父母有關“全面發展不足、過早分科”的憂慮,楊春林表示:“學生擅長哪些雖然早有眉宇。從世界上看,中學確定發展方向并不算早。父母中學生的認識會有一個不斷建立的過程。每位個體都應當揚長避短,組合上去,社會才能有全面的人才儲備。”
不過,上海學院考試研究院教授秦春華也強調:“過于指出專業有一定的局限性。頂級學院招生培養的趨勢是淡化專業,不用考試一把直尺評判所有考生,解決這個問題有待于量化考評與非量化考評的協調統一。”
●鏈接
滬浙試點選考的相關要求
考試課目:北京、浙江均不分文理科,英語、數學、外語記入總分,另外選考的3門記入總分,其他課目進行學業水平考試。
選考課目:北京在數學、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中任選3門,共20種組合;杭州多一門技術課目,為7選3,共35種組合。
選考計分:北京、浙江均為等級制換算為分數,按比列確定等級,以學考合格為起點賦分40分,每位等級分差3分。
考試次數:北京英語每年兩考;湖南除英語、數學外的其他課目每年兩考。(本報記者劉博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