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騰飛輔導:
歡迎關注和轉發“哈工大騰飛家教”微信平臺(陌陌號:)
科大騰飛家庭教育中心旨在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分享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西安交大騰飛免費為您提供專業的專職教師,哈師大優秀中學生在線一對一或上門輔導!
哈爾濱家長找家教電話:!
下方二維碼(長按識別即可加入)
1.平衡質量塊
[實驗目的] 用托盤天平稱量質量。
【實驗儀器】天平(托盤天平)。
【實驗步驟】
1、將天平置于水平臺面上,拆下兩端的橡膠螺母。
2、浮碼移動到刻度頂端的零刻度(浮碼歸零,浮碼底端與零刻度線對齊)。
3、調整兩端平衡螺絲(若左盤較高,將平衡螺絲向左旋;右盤同),直至指針指向表盤中央,平衡為水平.
4. 左事右碼,直到天平重新平衡。 (加減權重或聯通旅行碼)
5、讀數時,被測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重量示值(m物體=m重量+m重量)
【實驗記錄】這個物體的質量如圖:62g
2、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目的】用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
【實驗步驟】
測試前:
1、完成彈簧力計的調零。 (沿檢測方向水平調零)
2、記錄彈簧測力計的檢測范圍為0~5N,最小分度值為0.2N。
檢測時:拉力方向沿彈簧伸長方向。
【實驗推斷】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F=1.8N。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驗證
【目的】
定量研究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
【實驗設備】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水
【實驗步驟】
1、將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端,記錄測力計示值F1。
2、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記錄液位指示V1。
3、將金屬塊浸入水底,記錄此時測力計示值F2和液位示值V2。
4、根據測力計兩次示值之差(F浮點數=F1-F2)估算物體所受壓力。
5、估算出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V2-V1),然后通過G水=ρ(V2-V1)g估算出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6. 比較浸入液體中的物體的壓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 (物體所受的壓力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實驗推論】液體所受的壓力等于排開液體的物體重力
4. 測定物質的密度
(1) 固體密度的測定
【實驗目的】測量固體密度
【實驗器具】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頭等。
【實驗原理】ρ=m/v
【實驗步驟】
1、用天平稱鐵塊的質量為48.0g。
2、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量取水的體積為20ml。
3、將鐵塊浸入燒杯中的水底,量出鐵塊的體積,單位為cm3。
【實驗推斷】
根據公式推算鐵塊的密度為/m3。
多次試驗的目的:取多次試驗的平均值,減少偏差
(2)液體密度的測定
【用途】測量液體的密度
【實驗步驟】
(1) 測量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m total)。
(2)將部分液體放入量杯中,讀出體積V。
(3)測量容器的質量(m容量)和剩余液體質量(m剩余=m總量-m容量)。
(4) 計算密度:ρ
5.探索與物質質量和體積有關的因素
【目的】
為了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為了研究物質的某些特性,密度的概念就產生了。
【實驗設備】 量筒、天平、水、若干塊銅塊和不同體積的石頭。
【實驗步驟】
1、用天平稱不同銅石的質量,用量杯稱不同銅石的體積。
2. 需記錄的化學量包括質量和體積。
3、設計形式:
【實驗推斷】
1、同一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反比。
2、同一種物質,其質量與體積之比是相同的。
3.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質量體積比。
4、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六、探索兩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探究當物體僅在兩種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時,這兩種力必須滿足的條件。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硬紙板一塊、繩子、剪刀等。
【實驗步驟】
探索物體靜止時兩種力之間的關系; 探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兩種力的關系
1、如圖a所示,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時,它們一定仍然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兩個力才能平衡。
2、如圖b、c所示,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時,它們也一定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這樣兩個力才能平衡。
【實驗推斷】
兩力平衡的條件:
1.equal size(大小相等)
2.反方向()
3.同線()
4.同一個對象(同一個身體)
7.探究液體內部的浮力與什么誘因有關
【實驗目的】探究液體內部浮力產生的原因
【實驗設備】U型管浮力計、大量鋼瓶、水、鹽水等。
【實驗步驟】
1、將金屬盒放入水底一定深度,觀察U型管液面高差變大,說明同一液體的深度越深,水位越大液體的內部浮力。
2、保持金屬盒在水底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U型管液面高差是否相同。 這種現象表明同一種液體具有相同的深度,液體在各個方向上的浮力是相等的。
3、保持金屬盒深度不變,將水換成鹽水,觀察U型管液面高差變化,探究液體內部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液體類型)。
【注意】
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內部浮力就越大。
調整金屬盒的方位和深度時,耳朵要注意U型管浮力計兩側液面高差的變化。
在研究液體的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8.探索杠桿平衡的條件
【目的】探索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設備] 帶刻度尺的統一杠桿、鐵架、彈簧測力計、鉤碼、細線等。
【實驗步驟】
1、將拉桿的中點支撐在鐵架上電功率燈泡的有關題型,調整拉桿兩端的平衡螺絲,使拉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這樣做的目的是直接在杠桿上讀取力臂值。 (在研究過程中,在記錄實驗數據之前,必須將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
2、將掛鉤分別掛在拉桿左側,改變掛鉤的位置或數量,使拉桿保持水平狀態。
3.要記錄的數據是功率,功率臂,阻力,阻力臂。
4、將掛鉤掛在杠桿上,在支點同側用測力計垂直向下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據。 需要多次改變作用在杠桿上的排斥力、方向和作用點。 (多次實驗得出一般化學定律)
【實驗推斷】
杠桿的平衡條件為:杠桿平衡時,力×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力和阻力分別在支點的兩側,則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一側,這兩個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注意】
在實驗中,首先確定杠桿上的排斥力中,哪些是驅動力,哪些是阻力。 做實驗要尊重實驗數據,不能隨便篡改實驗數據。
9、(1)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實驗設備】電源、電鑰匙、小燈泡、電流表、幾根電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鑰匙、燈泡、電流表串聯,連接過程中電鑰匙斷開。
2、電壓從電壓表的正極流入,從負極流出。 當電壓未知時,電壓表選用0~3A的電阻值。
3、關閉電鑰匙,觀察電壓表的讀數,確認電壓表的阻值是否需要改變,然后記下電壓的讀數。
【實驗推斷】如圖所示,電壓表讀數為0.5A。
(2)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實驗目的】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實驗設備】電源、電鑰匙、小燈泡、電壓表、一些電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鑰匙、小燈泡接入電路,連接過程中電鑰匙斷開。
2.將電流表并聯到燈泡上。 接線過程中,電流表的正極靠近電源負極,負極靠近電源正極。 當電流未知時,電流表選擇0~15V的電阻值。
3、合上電鑰匙,觀察電流表的讀數,確認電流表的阻值是否需要改變,然后記下電流的讀數。
【實驗推斷】如圖所示,電流表讀數為2.5V。
10.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壓
【實驗目的】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壓硬度。
【實驗設備】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電流表、開關、電池組、一些電線
【實驗原理】通過改變與電路相連的電阻線的寬度來改變電阻值,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壓硬度。
11、用電壓表和電壓表測內阻(伏安法測內阻)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和電壓表測量內阻
【實驗設備】電源、電鑰匙、電壓表、電流表、待測內阻、滑動變阻器、電線若干等。
【實驗原理】R=U/I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接好電路,按鍵處于斷開狀態,接在電路上的滑動變阻器內阻處于最大值。
2. 將滑塊連接到三個不同的位置,并記下相應的電壓和電流表示。
3、根據公式估算內阻三次,最后通過計算平均值得到待測內阻的阻值。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多次檢測,求平均,減少偏差。
12.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實驗目的】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實驗設備】電源、小燈泡、電鑰匙、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部分電線等。
【實驗原理】P=UI
【實驗步驟】
1、記下小燈泡的額定電流和額定電壓。
2、如圖所示接好電路電功率燈泡的有關題型,按鍵處于斷開狀態,接在電路上的滑動變阻器內阻處于最大值,供電電流應小于其額定電流小燈泡。
3、接上滑板,使電流表的讀數等于小燈泡的額定電流,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記錄此時的電壓指示,估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根據公式制作小燈泡。
4、改變滑板的位置,使電流表的讀數分別小于或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流,記下相應的電壓值并估算出相應的電功率,觀察并記錄發光情況的小燈。
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分擔部分電流,從而改變小燈兩端的電流和通過小燈的電壓。
13.探索導體中電流與電流的關系
【目的】探究導體電壓與電流的關系
【實驗設備】電板幾段,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兩種不同的導體,幾根電線等。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接好電路,將導線A接到M、N點,電鑰匙處于斷開狀態。
2、關閉電鑰匙,記下相應的電壓電流表。
3、改變電芯數量,然后記錄兩組不同電流下對應的電壓值。
4、將A導線換成B導線,重復上述實驗。
5、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多次實驗得到一般的數學規律。
【實驗推斷】
1、對于同一導體,電壓與電流成反比。
2、對于同一導體,電流與電壓的比值是一個常數值。
3、不同的導體具有不同的電流電壓比。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探索電壓與電阻的關系》中的作用:控制內阻兩端的電流保持不變
14.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
【目的】驗證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實驗設備】光具座、凸透鏡、光幕、蠟燭、火柴等。
【實驗步驟】
1、記錄凸透鏡的焦距。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從左到右放在光具座上,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蠟燭火焰的中心。 (使圖像位于光屏中央)
3、固定好凸透鏡的位置,使蠟燭火焰位于凸透鏡2f之外(u>2f),接上光屏找像,注意光屏上的成像情況,直到a 最清晰的圖像。 此時的影像是倒置的縮小虛像。 檢測并記錄此時的物距和像距,然后將像距和物距與凸透鏡的f和2f進行比較(f<v<2f)。
4、將蠟燭火焰置于凸透鏡f和2f之間(f<u<2f),與光屏相通,直至光屏上出現倒置放大的虛像(像距v>2f)。
5、將凸透鏡f(u<f)內的蠟燭火焰與光屏對接,發現光屏上沒有像,移開光屏,耳朵能在上面看到直立放大的實像光幕一側。
【實驗推斷】
1.形式。
2、凸透鏡成虛像時: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變成縮小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就變成了放大圖
15.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目的】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實驗器具】玻璃盤、白紙、兩根等長的蠟燭、火柴、秤
【實驗步驟】
1. 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將一塊玻璃垂直放在紙上作為平面鏡。
2. 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根點燃的蠟燭 A,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根同樣大小的未點燃的蠟燭 B。
3. 接上玻璃后面的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面的各個位置看,玻璃后面的蠟燭B好像都點著了。 這種現象表明圖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在紙上記下這個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定位真實圖像。
4、檢測兩根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現距離相等。
5、觀察蠟燭A和蠟燭B的連接線,發現連接線垂直于玻璃板。
6、如果要判斷所形成的圖像的真實性,應在圖像的位置放一塊光屏,通過玻璃板判斷里面是否有圖像。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方便確定實像的位置。
使用兩個大小相等的蠟燭:為了方便比較圖像和對象的大小。
在實驗中,雙眼觀察到的圖像有兩幅,分別是蠟燭A因光反射而形成的實像,以及蠟燭B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實像。
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通過多次實驗獲得一般規律。
【實驗推斷】
1、平面鏡成的像是實像
2.像和物距平面鏡等距
3.圖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實驗方法總結
控制變量
1、研究蒸發速度與液體的體溫、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的速度之間的關系。
2. 研究弦鋼琴的音色與琴弦的松緊、長度和粗細之間的關系。
3. 研究壓力的影響與壓力對受壓面積的影響之間的關系。
4、研究液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的關系。
5、研究滑動摩擦力、壓力與接觸面粗糙度的關系。
6. 研究物體的動能與其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7. 研究物體的勢能與其質量和高度的關系。
8、研究導體內阻大小與導體寬度材料截面積的關系。
9、研究導體中的電流、導體兩端的電流和導體的內阻之間的關系。
10.研究電壓產生的熱量與導體中的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
11.研究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電阻、電壓的關系。
影像法
1. 用體溫時間圖像來理解融化、凝固、沸騰現象。
2.電壓、電壓、圖像理解歐姆定理I=U/R,電功率P=UI。
3、反比、反函數圖像加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桿平衡F1L1=F2L2
4.浮力p=F/Sp=ρgh
壓力 F=rho 液體 gV 排
熱量Q=cm(t2-t1)等公式。
轉換方法的應用
1、通過乒乓球的彈跳來放大音叉的振動; 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聲物體在振動。
2、溫度計測量溫度是根據內部液體熱脹冷縮的體積來反映溫度的。
3、檢測滑動摩擦力時,換算成拉力的大小。
4. 通過擴散現象的研究,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
5、通過觀察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來判斷是否有電壓。
6、磁場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可以通過觀察小n極是否旋轉來判斷磁場是否存在。
7、判斷電磁鐵的磁性強弱時,是根據電磁鐵吸住的針數來決定的。
8、研究電阻與電熱的關系時,電壓通過兩根不同阻值的內電阻絲所形成的熱量,很難直接觀察或比較,可轉化為可見現象(二氧化碳膨脹,火柴的點火等)不同)推導出吸收更多熱量的內阻類型。
實驗推理
1.真空傳聲研究。
2. 研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
3、“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這一重要推論也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
等效替換法
1、電路中的幾個內阻可以等效為一個合適的內阻,反之亦然; 比如等效電路和串并聯電路的等效內阻,都是用等效的思路。
2.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使用兩根相同的蠟燭,其中一根相當于另一根的像。
3、用加熱時間代替物體吸收的熱量。
4.用自行車車輪檢測跑道的寬度。 跑道很長,很難直接探測到。 用滾輪法處理:輪子的邊長除以圈數就是跑道的邊長。
類比歸納
1、研究電壓時,類比水流。
2、用“水壓”類比“電壓”。
3、用水泵來類比電源。
4、做做事的速度和運動的速度等類比。
5、彈簧連接的小球類比為分子間的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