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尿液有形成分的檢查離不開顯微鏡的應用。 自從廣泛使用顯微鏡技術檢查尿液以來,尿液形態學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
現代高端多功能顯微鏡往往配備不同的組件來處理我們需要研究和識別的組件,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切換不同的光源組件進行照明來達到在同一視場中觀察和識別的目的。
本文介紹了尿液有形成分檢查中常用的幾種照明技術,以便大家學習和了解,充分發揮顯微鏡的特殊功能。
明場
。
顯微鏡
我們通常使用的顯微鏡??照明技術是明場,但我們可以將其稱為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采用明場照明(-field)技術(圖1),這是最簡單的技術方法,適用于所有顯微鏡。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光學顯微鏡技術。
在這項技術中,光源發出的所有光都會穿過聚光鏡并聚焦在樣本上,在明亮的背景下形成暗圖像。 要使用此方法,顯微鏡下方的聚光鏡轉塔應設置為“0”或“BF”模式。
暗場
。
顯微鏡
檢測專業領域中所指的暗視野顯微鏡采用的是暗視野照明技術(圖2),大多數顯微鏡上也具備這種技術。 多功能顯微鏡下的聚光鏡內安裝有不透明暗視野圓盤。 片。
在此模式下,只有來自光源的外圍光聚焦在樣品上,在黑暗背景下產生明亮的圖像。 高折射率沉淀物中的晶體和脂質等成分在暗場照明條件下顯得特別“明亮”。 要使用暗場功能,聚光鏡轉盤應設置為“DF”模式。
相位差
。
顯微鏡
如果顯微鏡具有相差(Phase)功能,則通過使用聚光鏡中的“相位環(“phase”)和物鏡中的反向“相位板”來改變光路(圖3)。
此效果增強了對象邊緣和低折射率元素(例如鑄件中的透明蛋白基質)的對比度。 這種成像方法需要配備特殊聚光鏡和特殊相襯物鏡的顯微鏡。 根據所使用的物鏡,只需將聚光鏡上的轉換轉盤設置為“Ph1、Ph2或Ph3”模式即可。
偏振光
。
顯微鏡
在使用偏光顯微鏡時(圖 4),一個偏光濾光器(偏振器)放置在聚光鏡下方偏光顯微鏡的使用,另一個(偏光器)放置在樣品上方的光路中(通常在物鏡和觀察鏡頭之間的特定空間中)。 位置插入)。 當位于下聚光鏡上的偏光鏡片相對于上面插入的偏光鏡片旋轉時,旋轉90°時,所有偏光都被阻擋,圖像背景看起來很暗。 光穿過載玻片上的各種折射物體(例如脂質、晶體和各種干擾成分)時會表現出雙折射,這意味著光在兩個方向上發生折射。 顯微鏡的光學器件能夠分析額外的折射光,從而在黑暗的背景下形成對比鮮明的物體。
換句話說,圖像對比度是通過平面偏振光與雙折射樣本相互作用產生的,產生兩個獨立的波分量偏光顯微鏡的使用,每個波分量在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偏振。
所有這些的使用方式通常有助于觀察。
例如(圖5)在光學顯微鏡視場圖像的左上角,我們看到一個圓形雙凹圖像。 在右上圖像的視場圖像中,我們注意到這些物體具有高折射率,這意味著它們看起來相當明亮(典型的脂質或晶體)。
在左下角的相差圖像中,我們注意到材料實際上被暗影包圍。 鑄型蛋白基質在光學顯微鏡下不可見,但在相差視覺下明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鑄件內的橢圓形內含物,但我們還不確定這些內含物是什么。 它們可能是紅細胞、脂滴、晶體等,但在右下角的偏光視野下,我們看到這些包涵體是雙折射的,所以肯定是晶體。
因此,我們知道,在最初的光學顯微鏡視野圖像中可能不明顯的是鑄件中的一水草酸鈣晶體。 借助多功能顯微鏡方法,發現和識別此類晶體鑄件將變得更加容易。 。
通過偏光顯微鏡可以輕松識別脂質、晶體和污染物(例如淀粉和合成纖維)。 某些脂質顯示出特征性的“馬耳他十字”圖案,該圖案可用于識別尿液中的脂質(圖 6)。
概括
經驗告訴我們,相襯鏡可提供對比度和分辨率的最佳平衡,并且沒有染色沉淀的薄切片可產生最高分辨率的圖像。 對于染色的標本或非常致密的沉積物,相襯對比結果不是很好,染色還會導致對比度異常降低。
暗視野可用于以低功率掃描載玻片上的尿液形成成分,從而輕松識別管型、脂質和晶體。 當相差顯微鏡的對比度不可用時,它也有助于在高放大倍數下識別棘細胞。
偏振光可讓您驗證脂質的存在,并幫助識別晶體和外來污染物。
作為日常工作流程的一部分,請記住調整聚光鏡焦距和視場孔徑,將光源精確聚焦在所觀察樣本的平面上,消除無關光干擾,并選擇和使用正確的聚光鏡轉塔設置以獲得所需的照明圖案。 。
結束◥
來源 | 檢驗醫學
編輯| 羅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