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偏光顯微鏡的基本原理 光是一種電磁波,其電磁振動垂直于傳播方向。 根據振動的特點,光可分為自然光和偏振光。 自然光是一切普通光源發出的光波,如太陽光、燈光等,其振動特性是在垂直于光波傳播方向的平面內各個方向等幅振動。
自然光波經過反射、折射、雙折射或選擇性吸收后,可轉變為只沿一個固定方向振動的光波,稱為平面偏振光,簡稱偏振光或偏振光。 將自然光轉換為偏振光的裝置稱為偏光鏡。 偏光顯微鏡是配備有兩個偏光鏡的顯微鏡。 當光波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介質時,兩種介質之間的界面處會發生反射和折射。 對于折射來說,(入射)和(折射)介質的特性可以用光波在兩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之比——相對折射率來表征。 因此,折射率是鑒別透明礦物的可靠常數之一。
對于結晶礦物來說,折射率受其對稱性控制偏光顯微鏡可以觀察什么,即光波在等軸晶體中傳播時偏光顯微鏡可以觀察什么,雖然發生折射,但折射率不會因光波振動方向不同而改變; 在其他情況下,在晶體系統中,其傳播速度隨振動方向的不同而變化,因此其折射率也隨振動方向的不同而變化(沿特殊方向入射的除外)。 利用不同的偏振組合(單偏振、交叉偏振、錐光)和偏光顯微鏡附件,可以觀察和測量上述折射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