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入口福利,97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蜜臀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校外拓展 > 課外拾零

八年級物理重點

更新時間:2024-04-05 文章作者:admin3 信息來源:http://wuliok.com 閱讀次數:

上冊:聲學,光學,密度問題;下冊:浮力,力學。oLO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初二物理重點歸納

1、電源的作用是給電路兩端提供電壓;電壓是電路中產生電流的原因。電路中有電流,就一定有電壓;電路中有電壓,卻不一定有電流,因為還要看電路是否是通路。

2、電壓用字母U表示,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常用單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一節干池的電壓是1.5V;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36V。

3、電壓表的使用:A、電壓表應該與被測電路并聯;當電壓表直接與電源并聯時,因為電壓表內阻無窮大,所以電路不會短路,所測電壓就是電源電壓。B、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接電源正級,負接線柱接電源負極度。C、根據被測電路的不同,可以選擇“0 ~ 3V”和“0 ~ 15V”兩個量程。

4、電壓表的讀數方法:A、看接線柱確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針偏轉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電池串聯,總電壓為各電池的電壓之和;相同電池關聯,總電壓等于其中一支電池的電壓。

二、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1、實驗步驟:A、提出問題;B、猜想或假設;C、設計實驗;D、進行實驗;D、分析和論證、E、評估;F、交流(大體內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驟可省略)

2、在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的電壓之和。

三、電阻

1、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鉛筆芯、金屬、人體、大地等;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塑料、陶瓷等。導電能力介于兩者之間的叫半導體,如硅金屬等。

2、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用R表示,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常用單位有千歐(KΩ,1KΩ = 103Ω)和兆歐(MΩ,1MΩ = 106Ω),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為 。

3、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長度;C、橫截面積;D、溫度。一般情況下,某一導體被制造出來以后,其電阻除了隨溫度的變化有一點改變之外,我們就近似地認為其電阻不變了,它也不會隨著電壓、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4、某些導體在溫度下降到某一溫度時,就會出現其電阻為0的情況,這就是超導現象,這時這種導體就叫超導體。

5、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電阻部分由涂有絕緣層的電阻絲繞在絕緣管上,通過滑片在上面滑動從而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大小。所以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它應該與被測電路串聯。
電壓 電阻》復習提綱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注:說電壓時,要說“xxx”兩端的電壓,說電流時,要說通過“xxx”的電流。

3.在理解電流、電壓的概念時,通過觀察水流、水壓的模擬實驗幫助我們認識問題,這里使用了科學研究方法“類比法”

(類比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可以推出與其類似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的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V 常用單位:kV 、mV 、μV

換算關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2.記住一些電壓值:一節干電池1.5V 一節蓄電池2V 家庭電壓220V 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符號:

2.讀數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則:兩要、一不

①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測電壓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時,不僅測不出電壓值,電壓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燒壞電壓表。

Ⅱ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0~3V和0~15V。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壓在3V‘15V可測量,若被測電壓小于3V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壓大于15V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壓表。

(四)電流表、電壓表的比較

電流表
電壓表


符號

連接
串聯
并聯

直接連接電源
不能


量 程
0.6A 3A
3V 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

內阻
很小,幾乎為零

相當于短路
很大

相當于開路


調零;讀數時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不能超過最大測量值。

(五)利用電流表、電壓表判斷電路故障

1.電流表示數正常而電壓表無示數:

“電流表示數正常”表明主電路為通路,“電壓表無示數”表明無電流通過電壓表,則故障原因可能是:①電壓表損壞;②電壓表接觸不良;③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短路。

2.電壓表有示數而電流表無示數

“電壓表有示數”表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流表無示數”說明沒有或幾乎沒有電流流過電流表,則故障原因可能是:①電流表短路;②和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開路,此時電流表所在電路中串聯了大電阻(電壓表內阻)使電流太小,電流表無明顯示數。

3.電流表電壓表均無示數

“兩表均無示數”表明無電流通過兩表,除了兩表同時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電路斷路導致無電流。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1.實驗原理: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電流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也可以用串聯在電路中小燈泡亮度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

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所以定論“電阻的大小與哪一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指明“相同條件”。

3.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4.結論理解:

⑴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關,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⑵結論可總結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電阻率,與導體的材料有關。記住:ρ銀(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使用方法:選、串、接、調。 根據銘牌選擇合適的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電路前應將電阻調到最大。 銘牌:某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 1.5A”字樣,50Ω表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50Ω或變阻范圍為0~50Ω。1.5A表示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1.5A.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應用:電位器 優缺點:能夠逐漸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但不能表示連入電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動變阻器的銘牌,告訴了我們滑片放在兩端及中點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②分析因變阻器滑片的變化引起的動態電路問題,關鍵搞清哪段電阻絲連入電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動導致變阻器的阻值如何變化。 ⑵電阻箱: 分類: 旋盤式電阻箱:結構:兩個接線柱、旋盤 變阻原理:轉動旋盤,可以得到0~9999.9Ω之間的任意阻值。 讀數:各旋盤對應的指示點的示數乘以面板上標記的倍數,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電路的電阻。 插孔式電阻箱:結構:銅塊、銅塞,電阻絲。 讀數:拔出銅塞所對應的電阻絲的阻值相加,就是連入電路的電阻值。 優缺點:能表示出連入電路的阻值,但不能夠逐漸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 《歐姆定律》復習提綱 一、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①提出問題:電流與電壓電阻有什么定量關系? ②制定計劃,設計實驗:要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即: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研究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系;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阻研究電流隨電阻的變化關系。 ③進行實驗,收集數據信息:(會進行表格設計) ④分析論證:(分析實驗數據尋找數據間的關系,從中找出物理量間的關系,這是探究物理規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數學表達式I=U/R。 4.說明:①適用條件:純電阻電路(即用電器工作時,消耗的電能完全轉化為內能); ②I、U、R對應同一導體或同一段電路,不同時刻、不同導體或不同段電路三者不能混用,應加角碼區別。三者單位依次是A、V、Ω; ③同一導體(即R不變),則I與U成正比 同一電源(即U不變),則I與R成反比。 ④是電阻的定義式,它表示導體的電阻由導體本身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溫度等因素決定。 R=U/I是電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導體的電阻可由U/I給出,即R與U、I的比值有關,但R與外加電壓U和通過電流I等因素無關。 5.解電學題的基本思路。 ①認真審題,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②在電路圖上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時加角碼); ③選擇合適的公式或規律進行求解。 二、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如圖) 4.步驟:①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 連接實物時,必須注意 開關應斷開 ②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S,三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討論:⑴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分壓),同時又保護電路(限流)。 ⑵測量結果偏小是因為:有部分電流通過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大于實際通過Rx電流。根據Rx=U/I電阻偏小。 ⑶如圖是兩電阻的伏安曲線,則R1>R2 三、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導體串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大,這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 特例:n個相同的電阻R0串聯,則總電阻R=nR0 。 4.分壓定律:文字:串聯電路中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與其電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R1:R2:R3:… 四、并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 文字:并聯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電壓: 文字: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 文字:并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倒數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導體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小,這相當于導體的橫截面積增大。 特例:n個相同的電阻R0并聯,則總電阻R=R0/n。 求兩個并聯電阻R1.R2的總電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聯電路中,流過各支路的電流與其電阻成反比。 字母:I1/I2=R2/R1 《電功率》復習提綱 一、電功 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電能)的過程;電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電能。 電流做功的形式:電流通過各種用電器使其轉動、發熱、發光、發聲等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 3.規定: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4.計算公式:W=UIt=P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W=I2Rt=U2t/R ①串聯電路中常用公式:W=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聯電路中常用公式:W=U2t/R W1:W2=R2:R1 ③無論用電器串聯或并聯。計算在一定時間所做的總功 常用公式W=W1+W2+…Wn 5.單位:國際單位是焦耳(J)常用單位:度(kwh) 1度=1千瓦時=1kwh=3.6×106JoLO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發表評論

統計代碼放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隆回县| 徐水县| 清苑县| 鄱阳县| 额尔古纳市| 怀来县| 都兰县| 阜南县| 蕲春县| 宜昌市| 余干县| 镇远县| 台湾省| 陵川县| 商水县| 甘孜| 天柱县| 贞丰县| 宜丰县| 青州市| 寿宁县| 定南县| 开封市| 西和县| 威远县| 黑河市| 蒲城县| 北京市| 蓬溪县| 麦盖提县| 永修县| 揭东县| 巴楚县| 山阴县| 西乌| 乌海市| 夹江县| 临桂县| 鄄城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