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學好物理最重要一點就是要在頭腦中建立模型,比如自由落體運動,比如電子在磁場中圓周運動,還有在電場中的勻加速運動等等(這就列舉三個),模型越簡單越好,要理解透徹,然后做一些題后會發現復雜的運動都是由簡單的疊加而成,然后時時小結下,會發現越做題思路越清晰。而且切記不能死做題,弄懂一道比做十道題更有效果,課本最基本的公式當然必須記好,高中物理最重要的最基礎的是力學,這點需要重點理解,學好了的話,磁場電場里的問題就不是難題。平時不一定要整晚都做物理題,興趣來了,抽個二十分鐘做一道物理大題,效果會不錯。多思考物理過程,把題目要求在腦子里形成動畫,時間長了,分析能力就提高了,這是很重要的。其實物理學習上有道檻,只要你過了,以后就很輕松了。另外不要只注重大塊的知識,小章節和一些細節問題也很重要,有空多看看,相信你能學好
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區別。從初中上到高中,可以說難度增加得最多的科目就是物理。初中物偏于感性思維,偏于定性判斷;高中的則明顯是理性思維,更注重定量計算,與數學的聯系更為緊密。
一、重視力學。物理學研究的是物質的運動,相對于參考系沒有加速度的實物的運動情況很單調: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只有力才能使運動千變萬化。力學貫穿物理學整個體系,所以一定要學好力學。
二、深入地理解概念,對概念多作類比。如往一個水桶里倒水,同樣體積的說,桶的底面積越大,水就越淺,這就像給電容器充同樣多的電量,電容越大,電壓就越底。 三、自導公式。不要滿足于課本上來路不明的公式,那樣容易混淆或遺忘;要盡量自己推導。比如加速度與位移乘積的兩倍,等于末速度與初速度的平方差。這公式怎么來的?有一個位移公式是:初速度乘時間,加上時間的平方乘二分之一加速度。把“時間等于速度變化量除以加速度”代入這公式,消掉時間,就可以得到。
四、多聯系數學。如: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剛才那個含有時間平方的位移公式是怎么來的?畫出“速度-時間”圖象,則圖象中直線與時間線圍住的面積就是位移。如果用純代數方法,位移等于速度乘時間,而速度時刻都在變化著,這是初等代數解決不了的。看看圖象,速度相對時間的函數,其定積分不就是加速度嗎?而這個積分值不就是面積、不就是位移嗎?
五、多作題目。光看看書本消化概念推導公式,還不夠,要進行實踐,用自己學到的東西去分析、解決問題,知識才得以完善和鞏固。這很重要。作多了自然會熟練,原來不清楚的東西也會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漸明晰。
六、想辦法讓自己喜歡物理,對她好奇,對她著迷。有興趣才會主動地心甘情愿地去學,與分數排名無關;不是為了考大學才去學她,考大學不是目的,只是個順便得到的副產品。有了興趣,學習她就是享受是滿足;相反則是勉強是負擔。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說得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