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三 物 理 知 識 點
1、 如果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體不一定正在做功。
2、 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或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勢能有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3、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靜止的物體動能為零,勻速運動的物體(不論勻速上升,勻速下降,勻速前進,勻速后退,只要是勻速)動能不變,加速運動的物體動能增大,減速運動的物體動能減小,物體是否具有動能的標志是:它是否運動。
4、 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體重力勢能為零。位置升高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勢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勢能在減小,高度不變的物體重力勢能不變。物體具有重力勢能的標志:相對水平地面,物體是否被舉高。
5、 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大小(對同一個彈性體而言),對同一彈簧或同一橡皮來講(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物體是否具有彈性勢能的標志:是否發生彈性形變。
6、 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非勻速運行,當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相當于上升運動)動能減小(速度減小)勢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加),這一過程衛星的動能轉化為勢能,當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相當于下落運動)動能增大(速度增大)勢能減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減小)這一過程中衛星的勢能轉化為動能。在近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大,動能最大,距地球最近,勢能最小。在遠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小,動能最小,距地球最遠,勢能最大。
7、 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轉化: 1水平面靜止的物體: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氣球: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3下坡時剎車的汽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4勻速上升的電梯: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5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6水平地面上剎車的汽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7出站的列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8光滑斜面上滾下的鋼球: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9不計阻力時上拋的石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
8、 當物體中空中自由運動時,若物體上升,則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若物體下降,則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若在轉化的過程中無阻力,則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當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運動時,若物體勻速上升,則動能不變,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這時,不時動能轉化為勢能,而是外力對物體做功,使物體機械能增加,若物體勻速下降,則動能不變,勢能減小,減小的勢能沒有轉化為動能,而是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
9、 皮球彈跳過程可分為四個過程:上升過程(皮球從高處下落到剛好要著地)是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皮球剛要著地的瞬間動能最大);壓縮過程(皮球與地面間發生相互作用,到皮球形變最大)是把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當皮球形變最大時,彈性勢能最大);恢復原狀過程(皮球恢復原來形狀到剛要離開地面)是把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在剛要離開地面的瞬間,它的速度最大,動能最大);上升過程(從離開地面到上升至最高處)是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然后又要下落,重復以上過程。
10、 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利用的機械能源有水能和風能,大型水電站通過修筑攔河壩來提高水位,從而增大水的重力勢能,以便在發電時把更多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11、 分子動理論的內容包括: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2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3分子之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 分子的直徑是用10-10m來量度的(或百億分之幾米)分子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
13、 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主要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其此還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間距(間隙),擴散現象可以發生在氣體之間、液體之間、固體之間,擴散現象之所以能發生,主要原因是分子無規則的運動,能說明無規則運動的事例有:1氣體很容易被壓縮(另一原因是分子間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總體積減小。3裝有油的鋼筒在高壓下外壁滲出了油 14、 物體難以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斥力,物體難以被拉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氣體分子可以到處漂移,是因為氣體分子間距離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計。
15、 1當分子間實際距離大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2當分子間實際距離小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3當分子間實際距離等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合力為零。 4當分子間實際距離為平衡間距10倍時,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近似為零,分子力可忽略不計。 5當分子間距離增大時(r> 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6當分子間距離減小時(rR2,若把它們串聯在電路中,則它們兩端的電壓U1 U2,通過它們的電流I1 I2;若把它們并聯在電路中,它們兩端的電壓U1 U2,通過它們的電流I1 I2, 26、歐姆定律的內容是: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注意:在敘述該定律時,“導體中的電流”必須放在前面。 27、在常溫下用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若測得值為R1,在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測它的電阻若測得值為R2,發現R2 的阻值大約是R1 的10倍,這是因為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在開燈瞬間經過燈絲的電流是燈炮正常發光時電流的10倍。故燈絲燒斷往往在開燈或關燈的瞬間。 28、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是R=U/I ;需要的器材有電源、開關、電流表、電壓表、待測電阻、滑動變阻器、及若干導線;實驗電路圖如右,在實驗時需測量的兩個物理量是待測電阻兩端電壓和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在連接實物圖時開關應斷開,滑片應放在阻值最大位置上(圖中的b端);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改變電路中電流,以便多次測量,得到多組對應的電流、電壓值,求出多個待測電阻值,再求平均值以減小實驗誤差。 29、電阻相串聯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使總電阻大于任何一個所串電阻,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電阻相并聯相當于增大了導體的橫截面積,使總電阻小于任何一個所并電阻,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長工電阻的倒數之和 30、在家庭電路中每多開一盞燈,電路總電阻將減小,干路總電流將增大,電路中的總功率將增大。 31、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W=UIt 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上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電能表是測量電功的儀表。 32、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電功率P=W/t =UI 。電功率等于電壓與電流的乘積。 33、電功的單位有焦,度、千瓦時;電功率的單位有瓦、千瓦。1KWh=3.6*106J 34、用電器上一般標有電流值和電壓值如“220V 60W”,220V表示額定電壓(正常工作時兩端所加的電壓),60W表示用電器的額定功率(正常工作時的功率) 35、測定小燈炮功率實驗的原理是P=UI ,電源電壓應高于小燈炮的額定電壓,電流表量程應略高于小燈炮的額定電流,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改變電路中電流以便測出小燈炮在不同電壓下的實際功率。 36、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規律叫做焦耳定律。Q=I2Rt,電流通過導體時,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而沒有同時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也就是電流所做的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此時電流所做的功W等于產生的熱量Q 。 37、重要例題: * 一燈炮上標有“6V 3W” 則 a 、燈絲電阻為R=U額2/P額=(6V)2/3W=12歐 b、 該燈正常發光時通過燈絲的電流是I=P額/U額=3W/6V=0.5A c、 若在該燈兩端加上4V電壓時它的實際功率為I實= U實/R=4V/12歐 =1/3A P實 =U實I實=4V*1/3A=1.33W d、 若要將該燈接在9V的電源上,則應串聯一個多大電阻 ,R=UR/I=(U-UL)/I =(9V- 6V)/0.5A=6歐 e、 若將該燈和“6V 2W”的燈串聯在9V的電源上則兩燈的實際功率為 R1=U12/P1=36/3歐=12歐 R2=U22/P2=36/2歐=18歐 I=U/(R1+R2)=9V/(12歐+18歐)=0.3A U1`=I*R1=0.3A*12歐=3.6V U2`=I*R2=0.3A*18歐=5.4V P1`=U1`*I=3.6V*0.3A=1.08W P2`=U2`*I=5.4V*0.3A=1.62W 38、電能表上所標的電壓值和電流值的乘積表示能接入該 電能表用電器的最大功率, 39、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是短路和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40、高壓觸電的兩種方式是高壓電弧觸電和跨步電壓觸電。 41、安全用電的原則:不 第三部分 電和磁 1、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質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軟鐵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稱軟磁性材料,電磁鐵的鐵芯應用軟鐵,鋼磁化后磁性可以長期保存,稱為硬磁性材料,鋼是制造永磁體的好材料,磁鐵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 2、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磁體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發生的,磁感線是為了形象的描述磁體周圍磁場的分布而假想的曲線,磁體周圍磁感線都是從磁體北極出來,回到磁體南極。 3、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跟放在該點的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方向一致,跟放在該點的小磁針靜止時北極受力方向一致,跟經過該點的磁感線的曲線方向一致。 4、地磁場的磁感線從地磁北極(或地理南極附近)發出到地磁南極(地理北極附近) 小磁針指南北是由于受地磁場的作用,地理兩極和地磁兩極并不重合。 5、奧斯特實驗(通電直導線使小磁針發生偏轉)表明:通電導線和磁體一樣,周圍存在著磁場,即電流的磁場,正是電流的磁場使小磁針發生偏轉,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該實驗還表明:電流方向改變了,磁針的偏轉方向也相反。這說明電流的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奧斯特是第一個發現電和磁之間聯系的人。 6、能電螺線管的極性跟電流方向的關系,可以用安培定則來判斷: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 7、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電磁鐵的極性可以通過改變電流方向來改變 電磁性磁性的強弱可以通過改變電流的大小來改變,還可以在電流一定,外形相同的情況下改變線圈的匝數來改變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8、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法拉弟發現的: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感應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9、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和磁感線的方向有關,它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10、利用電磁感應現象制成了發電機,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的原理制成了電動機。 11、直流電動機之所以能夠連續轉動,是因為有換向器,它的作用是每當線圈剛轉過平衡位置,換向器就能自動改變線圈中電流的方向。 12、兩個重要例題 1)5歐和10歐兩電阻串聯在6V電源上,求電路中的電流和每個電阻 所分的電壓? 2)有一只小燈炮,它正常發光時燈絲電阻是8.3歐,正常工作時電壓是2.5V。如果只有電壓 為6V的電源,要使小燈炮正常工作,需要串聯一個多大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