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才大一就已經不是3+x的高考模式了,還真是有點感慨啊,站在理科生的角度,高中物理不算難,生物極其容易(在理科綜合2個半小時的時間內生物分配30分鐘就是非常多了),倒是感覺地理挺難的,如何選課,看的還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自己對物理感興趣,理綜是一大攔路虎對于我來說55分鐘拿下了,給我最弱的化學留下了1時一刻的時間。所以說,有興趣,肯學肯鉆研,雖然物理在高考改革后變難,但我相信,你們作為改革的第一年,題目不會難,選擇有興趣且容易拿高分的科目是非常正確的(文科得分率在題目都簡單的情況下坑定是比如理化生的)
物理學研究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各種主要的基本形式,它們的性質、運動和轉化以及內部結構;從而認識這些結構的組元及其相互作用、運動和轉化的基本規律。地學和生命科學都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社會作用,但是像地球這樣有生物的行星在宇宙中卻是少見的,所以地學和生命科學不屬于物理學范圍。當然,物理學所發現的基本規律,即使在地球現象和生命現象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物理學的各分支學科是按物質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運動形式劃分的。人對自然界的認識來源于實踐,而實踐的廣度和深度有著歷史的局限性。隨著實踐的擴展和深入,物理學的內容也不斷擴展和深入。新的分支學科陸續形成;已有的分支學科日趨成熟,應用也日益廣泛。早在古代就形成的天文學和起源于古代煉金術的化學,始終保持著獨立的地位,沒有被納入物理學的范圍。在天文學和物理學之間、化學和物理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物理學所發現的基本規律在天文現象和化學現象中也起著日益深刻的作用。
客觀世界是一個內部存在著普遍聯系的統一體。隨著物理學各分支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物質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運動形式之間存在著聯系,于是各分支學科之間開始互相滲透。物理學逐步發展成為各分支學科彼此密切聯系的統一整體。物理學家力圖尋找一切物理現象的基本規律,從而去統一地理解一切物理現象。這種努力雖然逐步有所進展,使得這一目標有時顯得很接近;但與此同時,新的物理現象又不斷出現,使這一目標又變得更遙遠。看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探索、研究是無窮無盡的。以下大體按照物理學的歷史發展過程來敘述物理學的發展及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