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產生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 1654年格里克在德國馬德堡作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的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這讓人們對大氣壓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大氣壓到底有多大人們還不清楚。11年前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在一根1米長的細玻璃管中注滿水銀倒置在盛有水銀的水槽中,發現玻璃管中的水銀大約下降了2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這 24厘米的空間無空氣進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據此推斷大氣的壓強就等于水銀柱的長度,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實驗過程中玻璃管口不離開水銀面 1.將管豎直上提1cm,水銀柱高為【740mm】大氣壓強沒有變 2.將管豎直向下壓1cm,水銀柱高為【740mm】大氣壓強沒有變 3.將管換成直徑大一些的做實驗,水銀柱高為【740mm】參考書上說高度與試管口大小無關 4.向水銀槽中再注入1cm高水銀,水銀柱高為【740mm】大氣壓強沒有變
1. P1=P0-Ph=6 cmhg 2. cmhg內氣體PV=nRT=k p1=k/V1;V1=30*S(S為玻管橫截面及) p2=k/V2;V2=29*S P2=30/29*P1 P0'=P2+Ph=30/29*6+71=77.2069 cmhg 3. 相對于水銀,空氣熱膨脹率更大,可忽略水銀熱膨脹 P0'=77.2069 cmhg=71+nR(T0+273.15)/V2 P0'=77.2069 cmhg=70+nR(T'+273.15)/V3 V2=29*S;V3=30*S 6.2069=nR(T0+273.15)/(29*S) 7.2069=nR(T'+273.15)/(30*S) 兩式相比 T'=63.3520 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