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問題,中學生能夠初步分析、解決的實際問題是十分廣泛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發掘并引入這些實際問題。由于實際問題只給出了具體情境,而未給出相應的物理模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首先要對問題進行合理簡化,建立起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找出這個物理問題與哪些物理概念、規律有聯系,用相應的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實際問題可分為“解釋現象”和“作出判斷或提出方案”兩種類型。
解釋現象的實際問題是用物理知識去說明實際現象背后的為什么。例如:
(1)燒水的鋁壺壺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圓圈,這些同心圓圈起什么作用?
(2)油炸食品時,油鍋中滴入水滴會發生爆裂聲,并把熱油濺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卻沒有類似的現象。這是為什么?
(3)夏天,自來水管上常有水珠,這是為什么?
(4)為什么許多電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
在回答這些解釋現象的實際問題時,要注意把問題中原有的日常生活語言轉變為物理語言,做解釋時不要依據直覺的生活經驗而要緊緊依據物理知識。
作出判斷或提出方案的實際問題是利用物理知識進行思維,確定解決問題所應當采取的行動或提出行動的詳細方案。例如:
劉豐打算在他家外屋庫房安裝一個防盜報警裝置,想實現如下效果:只要有人打開他家庫房的房門,裝在住室里的燈和電鈴同時發出警報(燈亮鈴響)。請你設計這個電路,并說明工作原理。
這類問題如能結合實物或現場任務提出,由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和操作,看到實際成果,其教學效果會更好。
當學生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分析、解決了過去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之后,會進一步認識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同時會感到一種由衷的喜悅,會感到對自然、對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將激勵他們以更高昂的熱情去學好新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