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式本來就是建立在機械能守恒的基礎上的
如果用這些公式算,相當于,已知機械能守恒,問機械能是否守恒(哈哈~~)
實驗所用公式必須與機械能守恒不相關,這樣才有驗證的效果阿。比如簡單的速度公式之類
(1)B、將打點計時器應接到交流電源上.
C、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再釋放紙帶,讓重錘拖著紙帶從高處自由下落,這樣可以盡量多的在紙帶上打點,提高紙帶的利用率.
(2)取圖2中O和B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比較簡捷方便,因為B點的瞬時速度容易測得.
打點計時器打下B點時重錘的速度為vB=
d3?d1
2T
動能EK=
1
2 m
v 2
B
=
m(d3?d1)2
8T2 .
故答案為:(1)B、交流;C、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釋放紙帶;
(2)B;
m(d3?d1)2
8T2
(1)
A、通電磁打點計時器應接10V以下交流電源,故A錯誤;
B、開始記錄時,應先給打點計時器通電打點,然后再釋放重錘,讓它帶著紙帶一同落下,如果先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再接通打點計時時器的電源,由于重物運動較快,不利于數據的采集和處理,會對實驗產生較大的誤差.故B錯誤.
C、實驗供選擇的重物應該相對質量較大、體積較小的物體,這樣能減少摩擦阻力的影響,故C正確.
D、通過打點計時器計算時間,不需要秒表.故D錯誤.
(2)實驗中誤差產生的原因:①下落過程中存在阻力,②長度的測量,③計算勢能變化時,選取始末兩點距離過近,④交流電頻率不穩定等;測量從第一點到其余各點的下落高度h,并計算各點速度的平方v2,然后以
v2
2 為縱軸,以h為橫軸,根據實驗數據作圖線.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圖線是一條過原點且斜率為g的直線,則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故答案為:(1)C;
(2)①下落過程中存在阻力,②長度的測量;③計算勢能變化時,選取始末兩點距離過近,④交流電頻率不穩定等;?
v2
2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