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分為靜止摩擦和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實際就是靜止摩擦)。物體靜止或運動,表示物體受力平衡。有推力或者拉力,就會產生與之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摩擦力(不考慮理論狀態)。
這句話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比如在圓盤上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受到的摩擦力與運動方向垂直,但是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與圓盤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擴展資料
1、摩擦力分為靜摩擦力、滾動摩擦、滑動摩擦三種。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發生滑動時,接觸面間產生阻礙它們相對運動的摩擦,稱為滑動摩擦。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大小和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物體接觸面越粗糙,產生的滑動摩擦力就越大。
2、增大有利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等。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1)減小壓力.(2)使物體與接觸面光滑。(3)使物體與接觸面分離④變滑動為滾動等。
3、凹凸嚙合說
是從15世紀至18世紀,科學家們提出的一種關于摩擦力本質的理論。嚙合說認為摩擦是由相互接觸的物體表面粗糙不平產生的。兩個物體接觸擠壓時,接觸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嚙合。如果一個物體沿接觸面滑動,兩個接觸面的凸起部分相互碰撞,產生斷裂、磨損,就形成了對運動的阻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_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