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樓主的提問我曾經給過一個朋友建議。
核電站是個綜合性非常強的高科技企業,主流專業是核工程包括輻射防護及核物理、電力、熱能動力、電器、儀控一以及其他包括土建、設備、無損等等專業。
管理方面的有質保、人力資源、信息文檔、黨群等等。
幾個朋友談到了學校,我的建議是上主流的幾個學校,如果是核專業建議去清華、兩個交大、哈船、蘭大等。
特別提醒:核電站招聘的主力是運行人員,運行人員基本是要核專業和電力還有熱能動力。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 比較好的
國內公認的是
復旦和四川大學
中山大學也不錯
華南理工偏重于工科,但是也不考數學
另外 南開的高分子也不錯,畢竟校長就是這個學科的
非要排名的話
1 復旦
2 川大
其余的水平不相上下
專業冷熱一直是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關注大學專業的發展前途,關注大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和就業率,關注大學專業的就業薪資,選擇一個合適專業將對學生未來事業的發展起這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家長們判斷專業冷熱、選擇專業的標準五花八門,經常會有失偏頗,以下是成都北大青鳥校區收集的一些考生家長評判標準,并且提出了學生家長選擇專業時必須關注的兩大誤區: “有的家長以專業名稱聽上去是否夠先進來判斷專業的冷熱,比如生命科學、環保這類聽上去是朝陽行業的專業一定就是熱門專業,而化學、數學、物理之類聽上去太基礎的專業,一定就是冷門專業;也有家長以就業去向作為判斷標準,如果去向都是高薪的外企就是熱門專業,比如經濟、金融、統計,如果去向都是國企或者科研單位,而不可能是外企的就是冷門專業,比如力學、飛行器設計與研究、航空航天專業;更有家長簡單地以分數高低來判斷專業冷熱,錄取分數高的就是熱門專業,錄取分數低的就是冷門專業……” 誤區一:分數高低作為專業冷熱的判斷標準 “目前外界流傳的冷熱專業區分其實并不科學,并不能成為學生填報志愿的依據。”一些志愿填報專家認為,如果單單以專業冷熱來決定自己的志愿填報,既有可能影響志愿的滿足,也很有可能在入學后因為所學與自己的期望落差太大而缺乏學習動力。 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陶正蘇教授舉了個例子,不久前有媒體報道該校最熱門專業,排名第一的是藥學,理由是藥學去年錄取分數最高。而事實上,去年報考藥學的那名高分考生從小的愿望就是從事藥物研究,雖然他的考分超過大熱的金融專業錄取分數線,但他還是選擇藥學專業。另一方面,由于藥學專業的招生人數在上海向來是個位數,也容易出現平均分偏高現象。因此單純以錄取分數高低來判斷專業冷熱,很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誤導,甚至會影響學生正常報考有興趣的專業。一些因為偶然因素而被評為熱門的專業,會誤導學生盲目跟風,使分數水漲船高,從而導致真正感興趣的學生望而卻步。 至于以就業后的報酬以及工作性質來判斷專業冷熱,就更不靠譜了。有些專業屬于畢業后薪水起點不高,但是有穩定發展前景的;有些專業畢業后薪水雖然高一點,但很可能在未來的增長是有限的。 一些高校招生負責人說,專業的冷門熱門其實是相對的,對于學生來說,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就是熱門專業,這樣才有學習的動力,否則勉強學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既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教育資源。幾乎在每所學校,每年都有從金融、生命科學等熱門專業轉到中文、歷史等所謂“冷門”專業的學生。 誤區二:不重視冷門專業復蘇受追捧 由于產業調整,原本眾多家長和考生心目中的冷門專業,今年卻成為專業填報時的熱門之選,如核技術與物理、材料科學等。 復旦大學的核技術與物理專業曾因報考人數少,就業范圍小,從1997年起停止招收本科生,只招收研究生(論壇) 。但由于近年來核電工業以及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上海光源的落成,對核物理人才需求大增,該專業從去年開始又恢復招收本科生。去年招生計劃最初定為20名,由于生源質量較高,最后擴招到22名。今年自主招生計劃20名,目前已擴招到26名,現在“裸考”雖然只追加了2個名額,但是仍然有不少家長前來咨詢。 上海交通大學的核物理專業今年也倍受追捧。尤其是畢業后對口國家核電和廣州核電等大型企業的就業趨勢,更是吸引了不少家長咨詢。航空航天專業也是如此。在2004年到2006年,因為學習辛苦和就業不理想,學生流失很多,但是從2008年開始,由于大飛機戰略的確定,選擇這一專業的學生人數一下子就增加一倍。上海理工大學的能源動力專業是該校的特色專業,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能源工業,上海又提出發展先進制造業,今年這一專業成為咨詢時最受追捧的專業。 一度遭到冷遇的材料專業,如今也成為熱門專業。復旦大學材料專業一名負責招生咨詢的老師稱,過去大家都覺得材料專業就業面太窄,只能進研究所或者企業。但是近年來新材料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不論是IT行業還是生物醫藥行業、制造業,都對材料專業人才有大量需求,使得這個原先并不受追捧的專業受到越來越多考生關注。從目前來看,材料專業分數線在各學校投檔線中都不屬于高分,有的甚至屬于中等偏低的專業,因此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專業。
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