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氣層還是放大鏡?
有云:“上梁不直下梁歪大氣層讓太陽光折射的原因,中梁不直倒出”。 這是唐代《物論》中楊權所說的。 原文是:“上不正,下好壞”。
在一個企業中,如果把企業領導看成上梁,把普通員工看成下梁,那么中層領導其實就是框架結構。 房子的框架結構出了問題,房子遲早要倒塌,可見中層管理人員框架結構在“房子”中的重要性。
中層管理者不僅是執行者,更是領導者。 他們能否發揮好自己的作用,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變化。 如果他們發揮好自己的作用,他們就是高層和基層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底座與底座之間的一堵墻。
一句話:決戰在中。
中間層應該是放大鏡
企業中層管理者如何定位自己? 如何在企業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如何讓中層的執行力得到正確有效的發揮?

作為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大氣層讓太陽光折射的原因,想必很多人都有以上的疑惑。
放大鏡原理已經很好的為我們解答了以上一系列的問題,解答了中層執行的根本問題。
太陽表面的有效空氣溫度是5777K,為什么連地上的一張紙都燒不起來呢?
原因很簡單:一是離紙太遠,距離越遠排斥力越小; 其次,它的大部分熱量被大氣折射消耗掉了; 第三,自身的能量太分散了。
陽光的結果就是到處都是陽光,那里的陽光溫度不高。 我們有辦法讓太陽照亮紙,靠什么? 通過專注。 我們用放大鏡把太陽光聚焦一點,紙就可以點燃了。
那么,可能有人會問,放大鏡原理和中層執行力有什么關系呢?
如果將企業戰略比作太陽,將用戶價值比作紙張,中間層是什么? 在太陽面前,中間層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是大氣層,折射消耗了高層戰略的絕大部分熱量; 或者是一個放大鏡,將太陽光線聚集到一個點并點燃紙張。
中間層應該是一個放大鏡,可以將太陽光線聚集到一點,點燃紙; 應該不是大氣層,折射消耗了絕大部分戰略高層的熱量。

中層貫徹三個原則
對于企業的中層管理者來說,做一個放大鏡,而不是做一個氛圍,是極其重要的。 如何制作放大鏡而不是氣氛?
中層執行的關鍵是遵守中層執行三原則,又稱“放大鏡三原則”。
放大鏡原理一:找準位置 找準位置,即弄清楚放大鏡和紙的位置。 放大鏡離紙的距離一定要有一個合適的位置,才能點燃紙。 所以中間層首先要找好位置,太遠或者太近。
放大鏡原則二:聚焦目標 聚焦目標是指中間層需要聚集一個目標,而不是用放大鏡四處聚焦,否則會到處著火。 例如,財務部用放大鏡關注市場部,市場部用放大鏡關注生產部,生產部用放大鏡關注采購部。 就這樣,火點著了,可是到處都在著火,導致高層任務整天就在滅火。 各部門要統一目標,使公司發揮整體優勢,做強做大。
放大鏡法則之三:趕超預期。 就是中層趕上下層的期望,上層趕上中層的期望。 當我們說關鍵在中間時,我們的通病是什么? 即中層趕不上下層的期望,中層要求上層趕超自己的期望。
◆摘自:姜如祥《請給我結果4:結果的關鍵在于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