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標剖析
通過闡述遠距離輸電中造成電能耗損的誘因,曉得遠距離輸電時一般采用高壓輸電的誘因。深入認識數學學對現代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2.教材剖析
《電能的輸送》是小學數學選擇性選修第二冊教材中第4節的內容,是中學生學習了交流電,變壓器,以及歐姆定理,電路剖析以后的一節應用課。教材中沒有演示實驗,傳統教學多以講解,直接理論推論剖析入手學習。
3.學情剖析
中學生早已理解了歐姆定理和變壓器的原理,并才能進行電路剖析,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挺好的鋪墊。另外本節課內容涉及到的數學量多,加之輸電結構復雜,估算量大,中學生又缺少生活體驗,造成學習相當困難。鑒于這樣的背景.我設計多組原創實驗,模擬遠距離輸電并進行對比,降低學生直觀認識,用以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4.教學目標
數學觀念:了解交變電壓從變電廠到用戶的輸電過程,了解高壓輸電的原理。
科學思維:通過畫遠距離輸電電路圖,剖析各化學量之間的關系,培養中學生思索、分析和綜合應用能力。
科學探究:通過探究減少輸電耗損的途經以及剖析高壓輸電的原理,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探究素質。
科學心態與責任:中學生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我國遠距離輸電概況,養成全面剖析問題的科學心態和涉足祖國建設事業的責任感。
5.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理解高壓輸電原理,區別導線上的輸電電流U和損失電流ΔU。
學習難點:曉得遠距離輸電纜線路的基本構成,會對簡單的遠距離輸電纜線路進行定量估算。
6.教學打算
遠距離輸電演示器:中學生電源(交流5V)、小型變壓器、小燈泡及基座(2個)、鎳絡合銀線(2根)、導線(若干)、鱷魚夾(2個)、多媒體講義。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撐誘因。我們新疆是能源大省,有大量的優質能源-煤焦。我們的能源是怎樣輸送到全省各地的用戶的?
【課件展示】
【教師語言】發電廠把各類方式的能(如水流能、燃料物理能、核能)先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網進行傳輸,電能在傳輸給用戶的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遠距離輸電的知識。請朋友們認真仔細地閱讀教材,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發電廠應建在哪些地方?
(2)怎么讓遠處的用戶用上電?
(3)遠距離輸電的要求是哪些?困難在那里?
(4)怎樣解決這種矛盾?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圖片,體會發電廠應建在哪些地方好,感受遠距離輸電。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對遠距離輸電的要求。
(二)新課教學
1.減少輸電耗損的兩個途徑
【演示實驗】模擬由發電廠直接到用戶的遠距離低壓輸電。班主任介紹模擬電路,逐步減小輸電纜線路的距離,讓中學生觀察到小燈泡的照度的變化。
【理論探究】畫出輸電電路圖
假設輸電纜線路中的電壓是I,用戶端的電流是U,兩條導線的總內阻是r.在右圖中,導線的阻值集中畫為一個內阻r。
問題:
①輸電纜線中損失的電流是多少?用戶得到的電流是多少?輸電纜線損失的功率是多少?
②在輸電電壓一定的情況下,假如線路的內阻變為原先的一半,線路上損失的功率減為原先的幾分之一?在線路內阻一定的情況下,假如輸電電壓減為原先的一半,線路上損失的功率減為原先的幾分之一?
③通過第②問的兩項估算,你覺得那個途徑對于減少輸電纜線路的耗損更為有效?
④怎樣估算用戶消耗的功率?
⑤在保證用戶的電功率的前提下,如何能夠減少輸電電壓?
【歸納總結】
1.設輸電電壓為I,輸電纜線的阻值為r,則輸電纜線上的功率損失為P損=I2r.
2.增加輸電耗損的兩個途徑:一個途徑是減少輸電纜線的阻值;另一個途徑是減少輸濁度線中的電壓.
3.遠距離輸電時,為了減少輸電纜線路中的耗損,可以增強輸電電流,減少輸電電壓.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小燈泡的色溫逐步變暗)電功率教學設計及反思,體會輸濁度線的內阻會造成輸電功率嚴重損壞,了解遠距離、大功率輸電面臨的困難。
小組討論輸電纜線路中的電流損失和功率損失.
①輸電纜線中損失的電流ΔU=Ir,用戶得到的電流U′=U-Ir,輸電纜線損失的功率P損=I2r.
②在輸電電壓一定的情況下,假如線路的阻值變為原先的一半,由P損=I2r可知,線路上損失的功率減為原先的二分之一;在線路內阻一定的情況下,假如輸電電壓減為原先的一半,由P損=I2r可知,線路上損失的功率減為原先的四分之一.
③減小輸電電壓對于減少輸電纜線路的耗損更為有效.
④用戶消耗的功率P=IU-I2r.
⑤在保證用戶的電功率的前提下,減少輸電電壓I,就須要減小輸電電流U.
2.遠距離高壓輸電
【演示實驗】模擬由發電廠到用戶的遠距離高壓輸電
(對比實驗)班主任介紹器材和電路,指出用同一電源,相同的負載(小燈泡尺寸和個數一致),輸電纜線路距離一樣。提醒中學生注意觀察燈泡的照度,閉合單刀雙擲開關。
現象:小燈泡色溫對比顯著,遠距離高壓輸電小燈泡正常發光,輸電功率得到保障。
【實驗探究】模擬由發電廠到用戶的遠距離高壓輸電
(對比實驗)指出用同一電源,相同的負載(小燈泡尺寸和個數一致),輸電纜線路距離一樣,在輸電纜線上串入電壓表。提醒中學生注意觀察電壓表的示數和燈泡的照度,閉合單刀雙擲開關。
現象:電壓表示數和小燈泡色溫對比顯著,遠距離高壓輸電電流越高,電壓表示數越小,小燈泡發光越亮。
【理論探究】遠距離高壓輸電的原理
班主任展示模擬輸電過程電路圖,要求中學生畫出遠距離輸電示意圖,并依照原理圖剖析各化學量之間的關系。
思索討論:①請分別寫出輸電纜線上的功率損失和電流損失表達式.②請說明電路中I2和I3的關系、U2和U3的關系.
【學生活動】
嘗試做出遠距離輸電原理圖,進行小組討論。
(1)輸電纜線上的功率損失P損=I線2R線2,電流損失ΔU=I線R線.
(2)I線=I2=I3,U2=U3+ΔU
【典例剖析】某交流發電機輸出功率為5×105W,輸出電流為U=1.0×103V,如果輸電纜線的總內阻R=10Ω,在輸電纜線上損失的電功率等于輸電功率的5%電功率教學設計及反思,用戶使用電流U用=380V。
①畫出輸電纜線路的示意圖(右圖)。(注明各部份的符號)
②所用升壓和降糖變壓器的原、副線圈的阻值比是多少?(使用的變壓器是理想變壓器)
解:①引導中學生畫出電路。
②引導中學生寫出關系式
【歸納總結】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實驗,對比實驗現象,感受遠距離高壓輸電的優越性。中學生觀察對比電壓表的示數和燈泡色溫變化,感受輸電電流越高輸電纜線上的電壓越小,輸送功率越大。
嘗試做出遠距離輸電原理圖,進行小組討論.
(1)輸電纜線上的功率損失P損=I線2R線2,電流損失ΔU=I線R線.
(2)I線=I2=I3,U2=U3+ΔU.
3.電網供電
【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P62~P63電網供電的內容,學習相關的知識.
1.通過網狀的輸電纜線、變電廠,將許多電站和廣大用戶聯接上去,形成全國性和地區性的輸電網路,這就是電網.
2.采用電網送電,是輸電技術的重要發展.使用電網,電力的供應愈發可靠,質量更高.
3.閱讀課本內容,了解電網的知識.
(三)課堂小結
【教師語言】回顧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
【學生活動】梳理本節知識要點:
1.遠距離輸電中,可以通過減少輸送電路的內阻和增強輸送電流減小輸電耗損。
2.遠距離輸電纜線路上,P損=I2R。
3.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有其各自的優點和不足。
4.電廠輸出功率由用戶消耗功率決定。
(四)課堂檢查
【教師活動】課堂檢查:三相交流發電機的路端電流為220V,輸出的電功率為4400W,發電機到用戶單根輸電纜線的內阻為2Ω,求
(1)用戶得到的電流和電功率各是多少?
(2)假如用變壓比為1∶10的升壓變壓器升壓后向用戶輸電,用戶處再用變壓比為10∶1的降糖變壓器降糖后使用,這么用戶得到的實際電流和電功率又是多少?
【學生活動】解析:不用變壓器,直接輸電時:
(五)布置作業
練習與應用:3、4、5.
三、板書設計
教學反省
本節課內容涉及到的化學量較多,電路結構復雜,估算量大,中學生又缺少生活體驗,會造成中學生學習困難。我通過設計演示實驗和對比實驗,使中學生對遠距離輸電有了直觀的認識,增加了難度,又通過理論探究遠距離高壓輸電的本質,結合啟發式教學,自主、合作學習方法等突破教學難點,使中學生曉得遠距離輸電纜線路的基本構成,理解高壓輸電原理,會對簡單的遠距離輸電纜線路進行定量估算。
導
師
評
語
各種內容全面,有豐富的情境做支撐。
供稿:張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