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內阻大于各通道電阻
我用的是我中學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
因為有一個電阻值,越厚電阻值越小。
為此,我們可以把并聯電路中的總內阻看成是各通道捆綁在一起并加厚后的內阻。
在并聯電路中:
1/R總計=1/R1+1/R2+1/R3+...1/RN
讓我給你一些關于內阻的信息。 以上是歐姆定理:并聯電路中總內阻的倒數等于各回路內阻倒數之和。
1、電阻:表示導體對電壓制約作用的大小
符號:R
二、電阻的單位:歐姆(Ω) 縮寫:ohm
如果導體兩端的電流為1V,導體兩端的電壓為1A,則導體的內阻為1Ω
常用單位換算:
千歐姆 (kΩ) 1kΩ=1000Ω
兆歐(MΩ) 1MΩ=1000kΩ=Ω
3、決定導體內阻大小的因素
(1)導體厚度越大,導體內阻越大;
(2)導體截面積越大,導體內阻越小;
(3)導體的電阻值與導體的材料有關。
R=ρ·l/s
(注:ρ為導體材料的內電阻率,l為導體的寬度,s為導體的截面積)
4、影響導體內阻的誘因:體溫
對于大多數導體(主要是金屬)來說電阻串聯和并聯哪個電阻大,溫度越高,內阻越大。 導體數量少電阻串聯和并聯哪個電阻大,溫度下降,內阻減小。
5、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是客觀存在的。 無論導體中是否有電壓,導體都存在內阻。
6、電阻器,又稱定值內阻,簡稱內阻
七、了解幾種內阻:
手探照燈燈泡幾歐到十幾歐
白熾燈幾百歐到幾千歐
1m長銅線大于百分之幾歐姆(實驗中可忽略不計)
在串聯電路中:
R=R1+R2+...+RN
在并聯電路中:
1/R總計=1/R1+1/R2+1/R3+...1/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