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讀:正由于謝皮羅院長擅于。
正由于波義耳擅于。
正由于那位瑞典大夫擅于。
3、(出示教案)的確,洗臉水的旋渦,紫羅蘭的變色,午睡時眼球的轉動,那些都是很平時的事情。擅于“打破砂鍋問究竟”的'人,卻從中有所發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①讀一讀。
②填一填。
③想一想:這四個成語能不能互換位置?為何?
④找一找:文章所選三個例子中,她們的成功始于哪些呢?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個成語來談談?(師隨機板書)
目標三:
談談你發覺的本文的寫作特征。
1、先提出觀點,之后列舉具體的例子去否認,最后重申觀點,作出總結。(議論文的通常寫法)
2、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例子時要有過渡語。“無獨有偶”“最有趣的……”都是過渡語,承上啟下。
五、布置作業
1、成語,不一定都是四個字的,如本文出現的“打破砂鍋問究竟”就是一個七字詞語,你能找些這樣的詞語嗎?
三字的:
五字的:
六字的:
七字的:
命理的: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的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材料:
工夫不負有心人
誠懇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團結就是力量
板書設計:
例子洗腳水的旋渦與月球自轉有關
紫羅蘭的變色制成石蕊試紙
午睡時眼睛轉動一定在做夢
?-----------!
總結見微知著擅于發問獨立思索
鍥而不舍打破砂鍋問究竟……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認字,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分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成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意深刻的短語。摘錄對自己有啟發的詩句。能仿造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覺的故事,能從具體例子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含意。
教學重難點:
1、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意深刻的詩句。
2、能從具體例子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含意。
教學打算:
收集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出興趣。
這節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同學,大家認識他是誰嗎?(播放教案:牛頓發覺萬有引力)
蘋果的碰巧落地引起了牛頓的思考,經過反復研究,他總算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理。古今中外有好多這樣的科學家,你認為她們是靠哪些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呢?(擅于觀察、善于思索、刻苦鉆研)
二、直奔重難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認真讀這段話,你能看懂這段話的.意思嗎?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2、學生指責,單反解決疑惑。
司空見慣是哪些意思?追根求源是哪些意思?這段話中的?指哪些?!指哪些?這段話是哪些意思?
3、科學家們把?剪短弄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板書這句話,齊讀)
三、學習三個具體例子
1、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知名科普畫家葉永烈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舉了三個真實的例子,指名35自然段,思索者具體寫了哪三件事。指名回答。
2、默讀35自然段,自學批畫:每位例子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是哪些??是哪些?!是哪些?每位科學家是這樣把?剪短弄成!的?
①自學批畫
②小組交流討論
③全班匯報,班主任單反指導朗讀關鍵句子。
3、這三位科學家把?剪短弄成!的過程中,你感遭到了哪些?指名回答。班主任小結:只有擅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覺問題,追根求源,反復研究能夠解決問題,發覺真理。所以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洗腳水的旋渦,紫羅蘭的變色,午睡是的眼睛轉動,這種都是很平時的事情,為何這幾位科學家才能從中有所發覺,有所創造呢?
1、出示:擅于打破砂鍋問究竟的人,卻能從中有所發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2、你看懂這句話的意思了嗎?指名談感受。
3、句中有所發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才能調換次序嗎?為何?
4、齊讀這句話,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五、總結,導出下節課內容
科學發展史上,像這樣的事豈止三個,還有什么例子就能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呢?課后收集有關故事。這種真實的例子就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一、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科學故事
二、導入新課,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在科學史上,那么多這樣的真實例子說明了哪些?才能給我們什么啟示呢?自由讀7、8自然段,畫出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可以在門口寫寫自己的體會。
2、自由發表自己的體會,重點理解下邊的詩句:
①只要你見微知著,擅于發問并不斷探求,這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以后,才能發覺真理。
(見微知著是哪些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哪些聯系?)
②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覺有哪些碰巧的機遇的話,這么這些碰巧的機遇只能給這些有打算的人,給這些擅于獨立思索的人,給這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有打算的人指的是哪些樣的人?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是哪些樣的人?)
3、總結: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就是要敏銳地發覺問題,堅持不懈地思索,深入地解決問題。
三、總結寫法,知識遷移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覺課文在寫法上有哪些特征嗎?課文先寫了哪些?后寫了哪些?(先提出觀點,之后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最后寫得到的啟示)
2、以誠懇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為例,假如讓你仿造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來證明這個觀點,你準備怎么寫?口頭敘述,評價。
3、你認為還有什么觀點可以用我們熟知的例子來證明?擴寬中學生思路。
4、自己確定一個正確的觀點,仿造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的例子證明這個觀點。獨立習作,產生文字。
5、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小習作,注意正確評價。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認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秒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愛情地朗讀課文,摘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涵義深刻的詩句,引導中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何的重要性。
4.感受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打算
課前班主任將《懷疑與學問》印發出來或弄成多媒體教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出新課
1.有好多朋友非常崇敬科學家,能說一說你最崇敬的科學家是誰嗎?
2.大家曉得科學家們主要借助哪些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中學生自由發言,如:擅于思索、勤奮勤奮、鍥而不舍等等。)
3.班主任小結:綜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這些定律、定律、學說的發覺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惑,追根追溯,最后把“?”拉直弄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然后。(板書課題)
4.誰來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中學生自由發言。)下邊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朋友們齊讀課題。相信朋友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中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出示成語:
誕生綜觀旋渦敏銳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舍
洗腳花壇推理逆秒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打破沙鍋問究竟
(1)指名讀詞句。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短語。
4.通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把這句話畫下來。
三、細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位自然段都寫了哪些,給課文界定段落。
2.中學生交流段落界定,說明分段理由。
3.班主任對照板書進行小結: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確,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晰強調“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之后概括地強調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這些定律、定律、學說都是在發覺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以后”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例子,然后對三個典型例子作結,指出這三個例子“都是很平時的事情”,卻從中發覺了真理,最后強調科學發覺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打算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四、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1.通讀課文。
2.抄錄認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交流感受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用什么例子來具體說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例子中你想到了哪些?
2.全班交流,班主任重點引導中學生:這種例子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覺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弄成“!”,找到了真理。
3.你能夠例列舉這樣的例子嗎?(中學生可能會提到以前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塊同時著地”的例子。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補充:紅蟲在英國東海岸有,在美洲西海岸同經度地區也有,而在加拿大西海岸卻沒有牛頓發現真理的故事,魏格納從紅蟲的分布,推斷出亞洲臺灣與歐洲臺灣原本是連在一起的,后來開裂了,分為兩個洲。)
4.課文中什么句子令你受到啟發,做出標明。
5.交流令自己受到啟發的句子,說明從中遭到的啟示,并練習有愛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二、再讀課文,感受寫法
1.通讀全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跟我們曾經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班主任點撥: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這一觀點,列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稱作論說文,也稱作議論文,不同于我們常常閱讀的記敘文。
三、拓展閱讀,隨文習作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多音字“轉”的讀音及“鍥”、“誕”等字的寫法。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意深刻的成語和語句。感受文本語言及標點符號生動,確切的特色。
過程與技巧
1、組織中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例子,引導中學生自讀自悟,感受文中所抒發的科學精神,培養中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中學生擅于觀察,擅于發問、不斷探求、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情感與心態
教育中學生懂得“只要擅于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發覺真理”的科學規律,提高自己發覺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
能從具體例子中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涵義。
教學難點:
培養中學生擅于觀察,擅于發問、不斷探求的科學精神。
課前打算:
1、教師打算與本文相關的講義。
2、鼓勵中學生通過各類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課前先把課題寫在黑板上,少寫一個“誕”字。
1、學習“誕”字。
2、初步理解課題。
3、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指導寫字。初步了解課題的意思,為解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涵義作鋪墊,同時引導中學生學習“從課題入手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技巧。”作者簡介則迸發了中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
二、檢測生字詞
1、(講義出示)。
2、哪些詞是你曾經極少見或沒有見過的,請小聲讀一讀。
3、哪些詞容易讀錯?重點把握“轉“的讀音。
4、哪個詞最容易念錯?鍥而不舍的“鍥”字。
5、聯系剛剛的情景理解“無獨有偶”。
設計意圖:本課出現了不少的四字熟語和專業術語,專業術語不作為學習的重點,但按照教材特性和學情,成語也應當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點。本環節中學生會的不教,教中學生不會的或容易出錯的,引導中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理解和運用詞句,屏幕上的成語也為下邊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深入研究三個例子
1、總結例子。
謝皮羅的發覺波義耳的發明大夫的發覺
2、學生通讀討論并匯報,完成通讀表的填寫。
(講義:通讀表)
捉住“敏銳”、“立即”、“百思”等詞句感受例子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者用詞的確切性。
3、總結共同點。
找生匯報。用上“他們都是哪些樣的`人,由于”這樣的句式。
(這一環節老師盡可能以尊重中學生的理解抒發為主,多鼓勵夸獎,同時要單反進行指導理解。)
4、總結真理。
設計意圖:對課文深入地探究、總結,是對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捉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及作者用詞的確切性。新課標中新增了“非連續性閱讀”的要求,而本環節中學生結合圖表中的內容,總結三個人物的共同點,既是對中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鍛練了中學生非連續性閱讀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課題
1、讀詞句,找生寫發覺真理的三個關鍵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請生通讀,思索提問。
預設1、用“?”和“!”的用處。
預設2、為什么不是把“?”扯圓弄成了“。”號呢?
設計意圖:捉住“標點”的暗喻用法,引導學生理解這些用法的益處,通過換符號培養中學生深入思索問題的習慣。第二段是對課題的解釋,第七段是對觀點的總結,對這兩段的學習,更進一步理解了文章課題的含意。
五、聯系生活進行科學教育
1、利用句式談談其他例子。(講義展示)
請用下邊的句式說一說你還曉得的其他例子。
()由于(),通過反復研究,最終()。
2、聯系中學生生活闡述為何沒有發覺真理。(講義展示)
生談,老師單反指導。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打算的人”
②理解“善于獨立思索”。
③理解“鍥而不舍精神”。
設計意圖:英語的外延是生活。通過文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中學生明白發覺真理的易與難,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迸發中學生對發覺真理的興趣,提高發覺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六、總結全文(講義展示)
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之后再用(洗腳水的旋渦,紫羅蘭花的變色,午睡時雙眼的轉動)進行了例子論證;最后又總結觀點:只要(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求),能夠發覺真理。
提出觀點→事例論證→總結觀點
設計意圖:既有對本節課內容的總結,又為中學的學作文了鋪墊。
七、老師寄語
朋友們,只要你擅于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見微知著,具有科學研究的敏感性,擅于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才能發覺真理。
讓我們努力去做一個有打算的人,一個擅于獨立思索的人,一個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發覺真理的路上!
設計意圖:一段飽含激情的講演,進一步地推進了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迸發了中學生對探索真理的渴求。
八、休閑小作業(講義展示)
1、心動不如行動。選擇一個你在生活中發覺的問題嘗試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終解決你的疑惑。
2、經常瞧瞧中央10套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
設計意圖:作業的布置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更突出與文本的聯系性、體現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
謝皮羅的發覺
波義耳的發明
大夫的發覺
見微知著,擅于發問,不斷探求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涵義。
2、讀懂文中關于科學發覺的故事,找到三個科學故事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點。
3、學習課文的寫作技巧,能仿造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學習重點:
品析課文,理解文中的三個科學故事,感受具體例子在說明觀點的的作用。
學習難點:
初步理解議論文的基本寫法,并能仿造寫法寫話。
學習打算:
查找閱讀有關能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科學故事。
學習方式: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質疑觀點,激趣導出
1、有人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還說這個觀點也是一個真理。你相信嗎?你有疑惑嗎?(板書課題)
2、學生指責這個觀點。老師鼓勵中學生勇于指責,到課文中找答案。
3、提出三項“挑戰(學習)目標”,迸發中學生探究的興趣。
挑戰目標:
1、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涵義。
2、讀懂文中關于科學發覺的故事,找到三個科學故事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點。
3、學習課文的寫作技巧,能仿造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初悟觀點,感受涵義
1、作者在提出這個觀點以后是如何解釋這個觀點的含意的?
(出示:學習導航一)明晰學習要求。
挑戰一
思索:
課文提出了哪些觀點?是如何解釋這個觀點的'含意的?
提示:
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劃出你覺得關鍵的詩句。
2、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后,指名朗讀。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成語“司空見慣”、“追根求源”的意思,主要采用聯系生活和理解喻意的方式來理解。
4、對比思索,學習寫法:這兒的“?”和“!”分別表示哪些?
把“?”拉直弄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意思。但在抒發上有哪些不同?
5、再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觀點的含意。
三、理解故事,找共同點
1、作者怎么來證明這是一個真理呢?(出示學習導航二)
挑戰目標二
思索:
1、文中用了哪三個例子來說明觀點的?
2、三個例子中的主人公是如何把“?”拉直弄成“!”的?
3、完善表格,找出三個科學故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哪些相同點?
提示:
先認真通讀思索,做標明。之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主任合理分工,有序組織討論,注意控制音量。時間5分鐘。
2、學生通讀思索后再討論,班主任發表格,巡視了解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合作學習中的問題進行督促幫助。
3、課文用了什么例子來證明觀點?請一生將三個例子的小標題寫在黑板上。(洗腳水的旋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球的轉動)
4、小組代表來匯報表格填寫情況。
5、討論交流:三個例子有哪些相同之處。
預設:
(1)這三個例子都是從都是從生活中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覺問題的。
追問:你從哪看下來的,這說明這三個人都是如何的人?
(2)三個例子都是先寫發覺問題,再寫反復試驗,最后寫得出推論。寫法是一樣的。請提出這個看法的中學生把這三點講到黑板上。
(3)這三個例子中的人都是生活當中的有心人,擅于觀察、思考。
追問:那里彰顯她們是有心人呢?(她們都是“善于觀察、獨立思索、有打算的人”。)
(4)這三個例子中的推論都是經過不斷探求才得到的。從文中找到相關的短語分別談談?(她們都是反復試驗才得出推論的。)
6、深入剖析:每位例子中的發覺問題、反復實驗、得出推論,哪一部份要寫得具體、詳細些?為何這樣寫?
小結:作者選定這種例子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重點要說明“真理”與“問號”之間的關系,所以“發現問題”“得出推論”寫得較具體些。
7、朗讀作者對這三件事的小結部份。
(1)思索:“打破沙鍋問究竟”的人是哪些樣的人?
(堅持不懈的人。追根求源的人。鍥而不舍的人。)
(2)文中什么是“發現”?什么是“發明”?比較“發現”“發明”“創造”“成就”的不同。體會只有不斷探求努力,能夠為科學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品悟推論,總結收獲
1、質疑:經過三個具體例子的論證,最后得出一個哪些推論呢?
2、指生讀第七自然段。
3、討論:這一段告訴我們,怎么能夠發覺生活中的真理?
(板書:見微知著擅于發問不斷探求)
4、體會“發現真理”難不難?從哪感受到的(板書:不難)
5、指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思索:這一段告訴我們,“發現真理”容易不容易?從那里感受到的?
捉住重點詞語“不是陡然形成的”牛頓發現真理的故事,就是發覺真理的能力很難具備的。“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說明發覺真理不是這么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只能給”就是通常的人是不可能發覺真理的,是不容易的。(板書:不易)
6、作者最后下了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推論,為何要這樣寫呢?
(說科學發覺并不難,我們聽了會——覺得自己也能發覺真理。提高我們探求真理的信心!當我們滿腔豪情的時侯,他又說,科學發覺并不易,讓我們要做好思想和知識上的充分打算。)(齊讀)
7、引導中學生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出議論文的三個部份: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8、學生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引導從文章的內容、哲理、寫法等方面來談。)
五、學習寫法,寫話交流
挑戰三:小習作
任務:
仿造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提示:
例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要求:
觀點鮮明例子典型有勸說力
1、出示有關小習作的要求,指導中學生學習本課的寫法,嘗試寫一段話。
2、學生練習寫話,老師巡視指導,中學生寫完可以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評議:找幾個朋友讀一讀自己寫的片斷,評價是否做到了觀點鮮明、事例典型有勸說力。滲透理想教育。
六、布置作業,拓展閱讀
1、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2、閱讀你崇敬的科學家的傳記或其他科普作品,了解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板書設計:
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
洗腳水的旋渦發覺問題(詳)
例子:紫羅蘭的變色反復試驗(略)
午睡時眼球的轉動發覺真理(詳)
推論:見微知著擅于發問不斷探求
(不難)(不易)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相關文章: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優秀學案04-17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優秀學案08-26
精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四篇05-12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六篇05-12
關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學案設計08-26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匯總5篇05-15
【推薦】《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3篇05-15
實用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案四篇05-15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的教學反省11-18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教學設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