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杜甫在《茅屋被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說的是大風掀走了茅屋的屋頂,此句詩中包含的科學道理是
A.風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聲音
B.屋頂上方空氣流速壓強小,屋內空氣不流動壓強大,屋頂上下方的壓力差將屋頂掀掉
C.力是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
D.風使屋頂產生的升力大于屋頂的重力
ABCD
①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②在流體中,流動速度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③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解答:A、“八月秋高風怒號”中的風聲是空氣振動發出的聲音;
B、C、D、風刮過屋頂,屋頂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小;屋內空氣流動速度小,壓強大,屋頂受到向上的壓強大于向下的壓強,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重力,產生一個向上的壓力差,而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將茅草吸上去.
故選ABCD.
點評:掌握聲音產生的條件以及流體壓強跟流速的關系,能用流體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注意平常的積累,注意挖掘古詩中蘊含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