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同學要探究橡皮筋的伸長與拉力之間的關系,她把橡皮筋的一端用圖釘固定在水
平桌面,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掛鉤相連,橡皮筋受到的拉力由彈簧測力計顯示,橡皮
筋的長度由刻度尺來測量,她由實驗得到下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
拉力F/N | 0.4 | 0.8 | 1.2 | A | 2.0 | 2.4 | 2.8 | 3.2 | 3.6 |
橡皮筋長度I/cm | 9 | 12 | 15 | B | 21 | 27 | 28 | 29 | 30 |
(2)畫出橡皮筋的伸長量隨拉力變化的物理圖象.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和圖象,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
(4)若用這根橡皮筋做一個測力計,且測力計上的刻度均勻一致,則每1N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cm.
解:(1)在拉力一欄中,前后兩次的拉力差別都是0.4N,所以A處的拉力應該為1.6N;在橡皮筋長度一欄中,前五次的長度依次增加3cm,所以B處的長度應該為18cm;
(2)在坐標系中找的對應點,然后用直線或平滑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3)從圖象可以看出:在一定限度內,各點的位置在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上.因此由此實驗可得: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當彈簧伸長12cm-9cm=3cm時,拉力為0.4N;伸長15cm-9cm=6cm時,拉力為0.8N;伸長18cm-9cm=9cm時,拉力為1.2N.
所以伸長16.5cm-9cm=7.5cm時,拉力為1.0N.即1N之間的距離為7.5cm.
故答案為:
(1)1.6;18;
(2)如下圖:
(3)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7.5.
(1)比較拉力和橡皮筋長度的前后變化規(guī)律,確定遺漏的具體數(shù)據(jù);
(2)首先確定橫軸和縱軸代表的物理量,然后描點連線作出圖象;
(3)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當拉力在0.4-2.0N的范圍內,拉力與彈簧伸長量成正比.
(4)在一定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據(jù)此推得1N之間的距離.
點評:此題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讓學生分析得出橡皮筋的工作原理和測量范圍,并能用圖象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來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好的鍛煉了學生.
物理解題技巧分享:每一個公式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亂用,每一個字母都有著特定含義,需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