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探究
常考易錯知識點匯總
01凸透鏡成像規律
規律一:成虛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距小,像距大,像大。
規律二:成實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物距小,像距小,像小。
規律三:成虛像實像時,像距大,像大;像距小,像小。
02凸透鏡被擋一部份
例0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小明用拇指擋住了凸透鏡的左半部份,則光屏上蠟燭的像變暗。(選填“變暗”、“變亮”、“少一半”或“不變”),能(選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解析】
若擋住凸透鏡的左半部份,則凸透鏡的右半部份仍能折射光線,成燭焰完整的像;因為凸透鏡折射光線比原先降低凸透鏡成像規律動態規律,所以像比原先變暗。
例02:當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虛像時,假若透鏡上有一只蟲子在爬動,則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將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凸透鏡成像規律動態規律,像的疏密將變暗(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
【解析】
凸透鏡成虛像時,所有透過透鏡的光會聚到光屏上成像,蟲子落在透鏡上后,整個物體發出的光雖非一小部份被封住,但總會有一部份光通過凸透鏡而會聚成像,為此,像與原先相同,大小不變;因為透鏡的一小部份被擋住,因而折射出的光線與原先相比降低了,故色溫會變暗。
03“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探究---動態問題
(1)三“中心”,兩“同一”
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仍然線上。
三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仍然線上的目的: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無論如何聯通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像
A.u
B.u=f,不成像
C.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同仍然線上。成像在光屏的上方或則下方
(3)動態剖析(以右圖為例)
類型一: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A.燭焰中心偏低,成像在光屏的下方
B.燃燒過程中,燭焰變短,成像在光屏上方
類型二:燭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C.凸透鏡中心偏低,成像在光屏的上方
D.凸透鏡中心過高,成像在光屏下方
類型三: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在同一高度
E.光屏中心偏低,光屏上不能得到像
F.光屏中心過高,光屏上不能得到像
……
【方法指導】
判定成像在光屏上方或則下方:從燭焰中心引入一條過光心的光線與光屏所在豎直平面的交點,觀察判定。
例03:在某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小鈴想曉得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做了圖甲所示的實驗,鏡面垂直于陽光,在凸透鏡下邊放上白紙(白紙與透鏡平行),測出透鏡與白紙寬度(s/cm)與對應的白紙被燒焦的時間(t/min),繪出圖乙所示的圖像,可判定該凸透鏡的焦距f=10cm;
(2)假如實驗中固定好該凸透鏡和蠟燭后,發覺無論怎樣聯通光屏,光屏上只有一個與透鏡大小幾乎相同的光斑,其緣由可能是將蠟燭放在焦點處;
(3)小鈴將蠟燭從如圖丙中位置漸漸緊靠凸透鏡的過程中,調節光屏的位置,觀察到如圖丁所示四個不同的像,則四個像出現的先后次序是DACB(填符號);
(4)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寬度漸漸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將上移(填“上移”或“下移”);
(5)實驗過程中,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丙所示時,在光屏上可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的虛像,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聯通透鏡至35cm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度呈現清晰的虛像。
【解析】
(1)由圖乙可知,當透鏡與白紙寬度s=10cm時,白紙被燒焦的時間t=4min,所用的時間最短,說明太陽光經過凸透鏡會聚后該點的氣溫最高,這個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則測出透鏡與白紙寬度即為焦距f=10cm;
(2)光屏上只有一個與透鏡大小幾乎相同的光斑,這說明光平行于主光軸射出,則可能將蠟燭放在焦點處了;
(3)由圖可知,當前物距超過2倍焦距,成D所示的倒立、縮小的虛像;將蠟燭漸漸緊靠凸透鏡,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C所示的倒立、等大的虛像;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時,成A所示的倒立、放大的虛像;當物距大于1倍焦距時,成B所示的正立、放大的實像。則四個像出現的先后次序是DACB;
(4)凸透鏡成虛像時,燃燒的蠟燭逐步變短,按照經過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可知,燭焰下移像將上移,光屏上的像位置將急劇上移;
(5)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丙所示時,物距為30.0cm,像距為15.0cm,按照折射光路可逆性可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聯通透鏡使物距達到13.0cm刻度線時,光屏上能再度呈現清晰的虛像。
陌陌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