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平均速率的概念:
(1)曉得平均速率是簡略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的數學量.
(2)理解平均速率的定義,曉得在不同的時間內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率通常是不同的.
(3)會用平均速率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2、理解瞬時速率的概念
(1)曉得瞬時速率是精確描述變速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數學量.
(2)曉得瞬時速率是物體在某一時刻的速率或在某一位置時的速率.
3、理解用比值法定義化學量的方式.
能力目標
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中學生認真思索問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剖析
速率的定義是中學數學中第一次向中學生介紹用比值定義化學量的方式,教材的述說比較詳盡,通過兩種淺顯的比較運動快慢的方式,過渡到一個統一標準,自然地給出比值法定義速率.對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的述說也十分易于中學生的接受,且適時給出了速度的概念;課后給出的“閱讀材料”和“做一做”對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擴充思維有很大的用處.
教法建議
在中學生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啟發中學生,要讓中學生參與速率的定義過程,通過一些討論突破瞬時速率這個難點,配合一些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和鞏固.在引入速率概念時,也可采用,給出兩個具體的勻速直線運動的實例,讓朋友感受,介紹一種運動要緊抓其本質,本質應是相對不變的,位移是變化的,時間是變化的物理運動的快慢基礎題,觀察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此比值是不變的.剖析比值的含意,由此得到速率的定義.述說平均速率時,最好給出一個具體的實例來說明.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速率的定義,平均速率,瞬時速率的理解.
教學難點:對瞬時速率的理解.
主要設計: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問:在百米賽跑中,怎樣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
(展示媒體資料:運動會上百米賽跑的資料)
2、提問:兩輛車輛都行駛2h,怎么比較哪輛車更快?
3、提問:假如兩物體運動的時間不同,發生的位移也不同,怎么比較它們誰運動的更快?
4、提問:哪些叫速率?速率的化學意義?速率的單位?速率的方向?
5、討論:怎么在位移圖象中求速率.
【方案二】
1、給出如圖所示的甲、乙兩輛車輛做勻速直線情況,請朋友觀察它們的特性.
2、引導朋友思索與討論:
(1)怎么向他人介紹這兩個的運動?誰運動得更快?
(2)只比較兩車的位移,或只比較兩車的運動時間,能曉得哪輛車運動底快嗎?為何?
(3)引導:在介紹某一事物時要緊抓其本質,本質應是相對不變的.位移是變化的、時間是變化的,觀察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此比值是不變的,剖析比值的含意,得到速率的定義.
3、討論速率的單位、矢量性等.
4、討論:怎樣借助位移圖象求速率.
二、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
(一)平均速率:
1、提問:勻速直線運動的速率有哪些特征?
2、提問:怎么簡略地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哪些叫平均速率?
3、提問:在百米跑的過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率相同嗎?
4、練習:在百米跑的過程中,某運動員10s鐘抵達終點,觀察記錄得悉,他挪到50m處時,用時5.5s.經過5s時挪到45m處,分別求全程的平均速率、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率、前一半時間和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率.
(二)瞬時速率:
1、引導啟發:某人靜止在A位置,與慢走經過A位置,或快逃經過A位置,情況是不同的(運動狀態不同),這些不同須要用瞬時速率來描述,第一種情況瞬時速率為零,第二種情況的瞬時速率大于第三種情況的瞬時速率.
2、引導啟發:百米賽跑運動員,若全程用10s,則10s內的平均速率為10m/s,若測出每1秒內的位移物理運動的快慢基礎題,如第一秒內的位移為8m,則m/s,第二秒內的位移為9m,則m/s,第3秒內的位移為11m,則m/s,這樣對運動員的情況就了解得比較細致了,若能曉得每位0.1s內的位移,則對運動情況的了解就更細致了,若能曉得每位0.01s內的位移,則對運動情況的了解就更細致了.要更精確的把握物體的運動情況,則須要曉得物體各個時刻的速率.
3、提問:哪些叫瞬時速率?哪些叫速度?
4、展示多媒體資料:車輛速率計及理程計,讓瞬時速率的概念愈加具體化.
5、練習書后“做一做”,模擬打點計時器.
探究活動
請你想辦法檢測下述物體運動時的平均速度:
1、人走路時的情況.
2、人騎單車時的情況.
3、某人在運動會上400m跑時的情況.
4、公共車輛運行時的情況.
并思索: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有哪些不同?
化學學案-運動快慢的描述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