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甲)是利用杠桿原理制成搬運重物上樓的小車,其中M、M’兩處為軸連接,如圖(乙)中的A、B、C描述了小車搬運重物(煤氣罐)上樓的過程,請分別在A、C兩幅圖中確定杠桿的支點(用O表示)并畫出動力臂(用l表示).
(2)如圖為麗水市區(qū)新建的紫金大橋.“橋塔為什么要造這么高?”小強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將大橋的結(jié)構(gòu)進行簡化,抽象成圖乙所示的模型,又畫了橋塔高低不同的兩幅圖丙和?。娡ㄟ^比較發(fā)現(xiàn):適當(dāng)增加塔的高度,可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力臂,從而減小斜拉索的拉力.
解:(1)如A圖所示,從支點O做動力作用線的垂線得垂足M;如C圖所示,從支點O′做動力作用線的垂線得垂足N,則OM、O′N就是動力臂l、l′;
(2)由右下圖所示,橋塔高度增加后,阻力G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增大,
即:l2>l1,
由Fl=GL可知:F2<F1.
故答案為:動力臂如圖所示,增大
(1)在力的方向上正向或反向延長得出動力作用線,從支點O做動力作用線的垂線,得垂足,則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動力臂;
(2)橋塔高度增加后,阻力G和阻力臂不變,但動力臂變大,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將更省力.
點評:本題考查了杠桿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力臂的畫法,屬于基礎(chǔ)內(nèi)容,難度不大.
高考物理16大解題技巧: 偉大的哲學(xué)家亞里士多德在很多領(lǐng)域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但在物理問題中卻經(jīng)常犯一些經(jīng)驗性、想當(dāng)然的錯誤,比如:他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