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平均速度教學計劃.doc》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 更多相關《平均速度測量教學計劃.doc(2頁珍藏版)》測量平均速度的工具有哪些,請在教育圖書館搜索。
一、第四節平均速度檢測 1、掌握秒表和秤的基本使用方法; 學習使用秒表和秤來正確檢測時間和距離,并計算平均速度。 2、加深對平均率的理解,感受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 閱讀課本P2324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由速度公式v=可知,要計算物體在一定距離內的平均速度,需要檢測物體運動的距離s和通過該距離所需的時間t。 在實驗室中測量平均速度的工具有哪些,通常使用刻度尺來檢測距離,而檢測時間通常使用秒表。 2、在檢測物體運動平均速度的實驗中,為了便于檢測時間,斜率要保持很小(選擇“小”、“大”或“很大”),這是為了使卡車下落不要太快,以免下落時間太短不便察覺。 3、正確使用秒表計時。各種秒表通常都有
2、有啟動、暫停、回零三種基本功能,如圖所示。 秒表中間的按鈕是開始和暫停按鈕,后退按鈕是歸零按鈕。 停表讀時,先找出大表盤和小表盤各大小格所指示的時間。 停表的最終讀數為小表盤讀數與大表盤讀數之和。 4.小君朋友用以下四種方法測量小球沿臺面滾動的平均速度。 你認為什么是最好的? 時間 B.先選擇一個較短的距離,測量小球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 C.先選擇一個較長的時間,測量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距離 D.先選擇一個較短的距離 時間,測量距離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
3、0m處的時間如下表:/time/s3.25.36.89.2 根據表中的數據,估算小明朋友以下距離的慢跑平均速度: (1)平均起點到10m點的速度為3.125m/s; (2) 10m到30m的平均速度為5.56m/s; (3) 30m到40m的平均速度為4.17m/s。 1、為了“探究貨車下坡時速度的變化”,提供如圖所示的裝置。 (1) 為完成探索性實驗,所需的測試工具包括天平和秒表。 (2)實驗原理為v=。 (3) 若圖中停車計每格為1s,則實驗中貨車經過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10cm/s,貨車經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12 厘米/秒。 (4) 貨車沿坡下降
4、在這個過程中,速度的變化是速度越來越快。 2、中學與市民新村之間有一條直路。 沿街每隔 d=5m 種一棵樹。 下班回來的路上,大軍和小新決定測量一下自己在這條路上的正常行駛速度,三人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計劃:軍隊的計劃:選擇一棵樹作為起點行駛,并同時你自己; 到達第三棵樹時,停下來停止計時,計算時間t; 代入公式 v= 來估計平均速率。 小新的解法:測量自行車后輪的直徑R,通過公式L=2R估算后輪的邊長; 開始行駛,計時的同時統計后輪轉圈數,測量后輪轉50圈所用的時間t; 將實測數據代入公式v=即可估算出平均速度。 (1) 請列出兩者使用的檢測工具:秒表和尺子; (2) 三人的計劃有不足或錯誤,你能幫他們找出來嗎? 大君計劃:大君計劃中的距離應該是2d,平均速度的估算公式是v=; 小新方案:小新方案中的50圈很難控制,導致自行車轉圈數統計不準確。 3.* 檢測貨車行駛平均速度所需的檢測工具有秒表和秤。 如圖所示,是測量平均速度時的一個實驗過程。 圖中秒表的設置是“時:分:秒”。 卡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0.18m/s,s1的距離剛好是整個距離的一半,卡車通過前半段距離的平均速度=0.15m/s。 見學習案例評估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