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十二中的桌面足夠長,物體A重10N,當物體B重為2N時,物體A保持靜止;當物體B重為3N時,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請你分析說明,物體A保持靜止或向右勻速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物體B落地時,物體A的運動狀態及原因?(不計滑輪和繩重,忽略滑輪與繩的摩擦)
解:物體A靜止時,此時物體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體A向右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此時物體A向右的拉力F=GB=2N,故f=2N,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是2N(1分);
物體A向右勻速運動時,此時物體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體A向右的拉力也是一對平衡力,
此時物體A向右的拉力F=f=GB=3N,故此時受到的摩擦力為3N(分);
B落地時,A由于慣性將繼續向前運動,但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會越來越慢直到停止運動;
故B落地時,物體A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做減速直線運動.(1分)
當物體B重為2N時,物體A保持靜止,此時物體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體A向右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此時物體A向右的拉力F=f,與物體B的重力相等;
當物體B重為3N時,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體A向右的拉力也是一對平衡力;
此時物體A向右的拉力F=f,與物體B的重力相等;
物體B落地時,從慣性和摩擦力兩方面去分析.
點評:此題綜合了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和慣性的知識點,通過本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從而提高用物理知識和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考物理16大解題技巧: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勢能”“電勢”“電勢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納它,再通過聽老師講解、對比、應用理解它。要有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研究精神。這樣時間長了,應用多了,陌生的就變成了透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