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小明按圖完成了如下實驗.
(1)按照實驗過程,請補全數據記錄及處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表格中要填數據喲)
路段 | 距離(cm) | 運動時間(s) | 平均速度(cm/s) |
AB | 40.0 | 2 | |
BC | |||
AC | 90.0 | 3 |
(2)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
(3)斜面底部用金屬片擋住,其設置的目的是_________
(4)斜面選擇的斜度不能過大,以免________,也不能過小,以免________.
解:
(1)AB段:SAB=40cm,tAB=2s,
vAB===20cm/s;
BC段:SBC=50cm,tBC=1s,
vBC===50cm/s;
AC段:SAC=90cm,tAC=3s
vAC===30cm/s;
(2)該實驗的原理:v=;
(3)小車撞擊金屬片發出響聲,便于測量時間;
(4)斜面斜度過大,小車下滑快,時間太短,不好測量;斜面斜度過小,小車滑不動.
故答案為:(1)見下表.
路段 | 距離(cm) | 運動時間(s) | 平均速度(cm/s) |
AB | 20 | ||
BC | 50 | 1 | 50 |
AC | 30 |
(2)V=S/t;
(3)便于測量時間;
(4)坡度太大時時間太短,不好測;坡度太緩下車可能滑不動.
(1)讀出AB、BC、AC段的路程和所用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每段的平均速度;
(2)要測量速度,根據 V=就要測出路程和時間;
(3)小車到達斜面底部會撞擊金屬片發出響聲,及時計時;
(4)斜面斜度過大、小車下滑快,不好測量時間;過小,小車滑不動.
點評:本題考查了速度的計算,考查了學生對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能從圖中讀出三個過程的距離和所用時間是本題的關鍵.
物理學習經驗分享:因素分析法,運用有關物理公式,列出與問題有關的和類關系式,了解不變因素,分析問題涉及的變量,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別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的大小怎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