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1)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距離大小用刻度尺來檢測;
(2)為了檢測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首先要確定像的位置,借助透明的玻璃;
(3)玻璃有兩個反射面,玻璃越薄,兩個反射面成的像越近,假如玻璃越厚,兩個反射面成的像越遠;
(4)物像大小相等,為了比較物像大小關系,借助等效取代的方式,用相同的蠟燭和蠟燭的像進行比較,來獲得物像大小關系;
(5)平面鏡成像歲月的反射產生的,觀察物體的像要和物體在同側;
(6)平面鏡成實像,實像不能用光屏接到,虛像能用光屏接到,用光屏呈接來分辨是虛像還是實像.
解答解:(1)實驗中使用刻度尺,是為了檢測物像到平面鏡的物距和像距,探究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2)實驗中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緣由是可以便捷的找到像的位置,以便檢測物距和像距.
(3)玻璃板越薄,玻璃的兩個反射面成的像越近,以便進行實驗,應選擇2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4)實驗中的兩蠟燭要求大小相同平面鏡成像實驗知識點,這是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關系.
(5)在找尋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雙眼應當在蠟燭A側觀察.
(6)聯通玻璃板后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開蠟燭B,用白紙做屏幕置于該位置,直接觀察白紙,通過白紙上沒有蠟燭的像平面鏡成像實驗知識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故答案為:(1)像距和物距;(2)以便確定像的位置;(3)2;(4)相同;(5)A;(6)沒有.
點評關于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探究,常是高考出題的熱點,總結有如下考點,請朋友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考: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
(1)選玻璃板而不選穿衣鏡:為了確切確定像的位置;
(2)選擇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3)玻璃板沒與桌面垂直對實驗形成哪些影響:不論如何聯通旁邊的蠟燭,都不會與上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4)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說明哪些:平面鏡成的像是實像;
(5)刻度尺在此實驗中的作用:比較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
(6)一只蠟燭在玻璃板前面卻成了兩個像,緣由是: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
(7)驗證像與物到鏡面距離關系時,要進行多次實驗,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規律
(8)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