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實驗和探究: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器材 | 激光手電筒、紙板、平面鏡 | |
過程 步驟 | 如圖,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發現反射光線OF.然后將紙板沿NO向后折,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 |
(2)探究平面鏡成像:
器材及裝置圖 | 器材:刻度尺、玻璃板、白紙、兩支相同的蠟燭、火柴. 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______的關系; 兩段等大的蠟燭是為了比較______的關系. |
步驟 | 1.如圖所示,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白紙,紙上立著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這是運用______法;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豎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A′.再拿一支未點燃蠟燭B,豎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______,這個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 3.把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位置連起來,觀察連線與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______的距離. 4.在蠟燭B的位置換用光屏,觀察到光屏上______(能,不能)成像. |
(3)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過程 | 將一個薄壁金屬管固定在桌子上,里面盛一些酒精,用塞子塞緊.用一根繩子在管外繞幾圈后,迅速來回拉動,發現塞子______. | |
問題 | 人拉動繩子做功,機械能轉化為______;管內的酒精蒸汽膨脹對塞子做功,轉化為塞子的______. |
解:(1)將紙板沿NO向后折,E面與F面不在同一平面內,觀察F面內有沒有反射光,
這樣可以:驗證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是:在F面上不會發現反射光線.
(2)刻度尺可以測量物體的距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兩段等大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是否等大;
1.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白紙,紙上立著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這是運用替代法.
2.拿一支未點燃蠟燭B,豎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與A的像完全重合;
3.把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位置連起來,觀察連線與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鏡玻璃板的距離.
4.在蠟燭B的位置換用光屏,光通過玻璃板后,不能成像,所以觀察到光屏上不能成像.
(3)我們觀察到,塞子被彈出來了; 人拉動繩子做功,
把機械能轉化為物體的內能,內能增加了,管內的酒精蒸汽膨脹,
酒精蒸汽的壓力變大,對塞子做功,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
故答案為:(1)驗證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在F面上不會發現反射光線.
(2)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像與物大小; 替代; 與A的像完全重合; 玻璃板; 不能.
(3)彈出來了; 內能; 機械能.
(1)在光的反的反射現象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實驗就是來驗證這一點的.
(2)本實驗要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與像的大小關系等平面鏡成像規律.
(3)力做的功可以轉化為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也可通過做功轉化為物體的機械能.
點評:本題是一道實驗探究題,要注意觀察實驗現象,然后分析現象出現的原因,最后得出結論,這道題對能力要求比較強,有一定的難度,是一道難題.
物理解題技巧分享:決定電阻大小因素:溫度一定看材料,長度正比截面反,拉長壓縮很特殊,四倍關系要分清。